房间,多么熟悉的空间。那是一个可以让身心休息的安全岛,也可以是制造战争动乱的指挥室,也可以是一无是处的建筑物。有时,房间就是儿时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见证,房间也是暂时安放漂泊的港湾。
不经意间,在图书馆二楼,角落里的一本本色封面不算厚的书被我抽离出来。是我喜欢的出版社,作者也是很优秀,又对此书名感兴趣,遂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一座就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西下,一本书才被我囫囵吞枣地读完。
当然,我没有跳读,只是途中有好几次想要那是拿起手机把玩,但因为这内容实在扣人心弦,抓住了我的胃口,欲罢不能。《勉学》中有一句话:“读书学问,可以开心明目。”想必这句话正是我内心最真切的写照。
作者达蒙·加尔格特虽然体魄不够健壮,但是他的思维和想象、意志把他带到了遥远的国家进行旅行,或是徒步,或是乘车。《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一书,是他的著作之一。本书叙述了达蒙的三段旅游经历:第一段称为“追随者”,是和德国人莱纳结伴同游莱索托;第二段称为“爱恋者”,是与一个三人旅行小团队在非洲漫游;第三段称为“保护者”,是与躁狂症的好友安娜去印度。
这三段旅行,着实体现了“三者”不一样的经历和人格特征。而我对第一段和第三段印象最深,感悟也最直击心灵。在第一段旅行中,那时达蒙还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不安于在一个地方,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因为他不愿意去处理世俗的纷纷扰扰。然而旅行,也不过是换了一种受罪的方式罢了。
原来是一个人旅行,可以随心所欲,虽然没有很多的钱。后来遇到了莱纳,似乎两个人相见恨晚,又开始一起筹划旅行莱索托。由于经济问题,所以大部分的安排和购物不得不听从于莱纳。莱纳是位哲学家,估计也不是很正经的学者,因为他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刚开始,两个人还很谈得来,随着一起旅行的日子慢慢过去那么多,分歧和小矛盾越来越多。看到这里,仿佛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莱纳认为,人们追求太多本无必要的东西。太多的欲望,会让原本朝圣一样的旅途,变得沉重不堪。
终于有一天两人的矛盾爆发了,达蒙说了一堆愤怒的胡话后,抛弃莱纳自己回家去了。归途时,他也不断质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如此生气而让莱纳一个人背着重物继续独自前行?然而,他还是没有回头。
几年后,两人邂逅街头,达蒙心中没有说出口的话就像未吐出来的烟圈一样在他嘴里打转,四肢因为所有想做的但没有去做的事情而无比焦灼。或许当两人第一次相遇时,所有关于命运的可能的变数,就包含在他们各自的本性中了。两人意味深长的相视而过,从此一方天堂,一方人间。
那些被自己莫名的怒火烧伤的人们,那些我们后悔不已的蠢事,就停留在回忆里不断重播,却无法改写。
不管是在旅行,还是在某地居留,我们都不得不住在房子里。达蒙住过豪华的星级套房,住过肮脏的车站小旅馆,也住过天地间搭设的帐篷。其实这些都一样,不就是拿来休息的地方?
我们并不会因为房间有多好就忘记了前进的步伐,虽然我们未必知晓出发的真谛。对于达蒙来说,漂浮不定的生活状态既是一种救赎,也是一场磨难。因为他离开了,就不用承担任何抽象的道德责任,可是道德责任的缺席于他来说又像是蚊虫乱飞和千篇一律的房间,夜复一夜,他睡在始终变换但又永远相同的房间里。
读这本书,它让我走进了自己从没有到过的一个领域,那里有我的其他自我在生活,那些自我是我没有清晰意识过的存在。我跟着达蒙一起进行这三个路程,从一个不爱安定、讨厌合群的青年人,渐渐变得柔软和有爱,开始承接起一件件抽象的道德责任。
我想这人生一场,也是在马不停蹄地迁徙,有时是身体在时空中变换,有时是思想在各色各样的驿站停歇。如何能让自己在一个陌生的房间过得自在点,那就忘了自己是谁。
威廉·福克纳在《我的弥留之际》中写到:“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你必须清空自己,才能睡着。在你打算清空自己睡觉前,你是谁呢?当你清空自己去睡觉时,你什么都不是。当你被浓浓睡眠包围了时,你从未成为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