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近日经历的一件小事,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那晚步行去买糕点。路上看到一个年轻男子在一个垃圾桶旁蹲着,似在吃垃圾桶里的残羹剩饭。
细看此人约莫二十来岁,光着的上身又黑又脏,寸余长的头发黏成一缕一缕的,正全神贯注地蹲在垃圾桶跟前,一手捧着一只一次性饭盒,另一手徒手扒着饭盒里的食物直往嘴里塞。
顿生恻隐之心,想买点食物给他。环顾四周,斜后方是过桥米线店,十步开外是蛋糕店。买糕点虽简单快捷,但不足以作正餐,还是买一碗过桥米线吧!汤汤水水的,热气腾腾的,也许他好久没吃上热乎的饭食了。
念及此,迅速走进过桥米线店,点了一碗二荤一素的过桥米线,叮嘱店员迅速做好打包。我一边在门口收银台等,一边不时瞟一眼门外不远处那个男子。他还在双手并用地吃着,甚至头都没抬,姿势也没换。他应该没那么快离开。我放了心,走进店里一个空桌子前坐下等。
几分钟后,店员把打包好的过桥米线端了出来,我迅速结过,走向那个垃圾桶。那个男子却不见了!应该没走远!提着那碗热食,我沿着街道来回走了3公里,沿路的小吃店门口、垃圾桶旁、公交站点,都仔细看过,均没有发现那个光上身的男子。
一边搜寻,我一边心里懊悔:为什么不简单点,买现成的面包给他呢?为什么不上前跟他交代一句,让他等等呢?出门时我只带了手机,没有带现金,肯定无法用金钱接济他了。即使给他钱,看他那样子,年纪轻轻竟然沦落到翻吃垃圾桶里的食物,想必定然是精神方面出了点问题,给钱也不一定能帮到他。
我甚至不愿称呼他为流浪汉。他手脚俱全,看上去身体也无大碍,如果不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也不至于混不到一口饭吃。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他沦落至此呢?高考落榜、为情所困抑或受过严重打击?但愿他只是一时失意,愿他能早日清醒,回归家庭和社会,从此衣食无忧,不再流浪。
不由得思绪万千,由这个流浪者,想到了中学时期经常流连于学校的一个疯学长。
根据同学间的只言片语,得知疯学长曾就读于我们中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不知何故,毕业后没多久他就精神失常,也有说是因为感情受挫,也有说是分配工作不如意。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谓人中龙凤,还未及回报辛苦养育他的父母,更不谈实现人生价值,他就一头钻入死胡同,执迷不悟,疯疯癫癫了 ,令人扼腕叹息!
好在疯学长既不狂言乱语,也不攻击他人。从未见他衣不遮体,每每出现时衣着还是随季的,只是褴褛了些。头发略长于常人,只是脏了些。他神出鬼没舨不定期出现在我们学校——那时的校园没有严格的门禁,只有一个开着小卖部的兼职门卫。但从不干扰我们上课,只是常在课间拿讲台上的粉笔到黑板上写写画画,还常用英语长篇大论写文章。也有大胆的同学拿不会写的数学题问他,他在同学递来的草稿纸上下笔如飞,却并不出言讲解。
大概知道疯学长没有暴力倾向,学校的学生都是不惧他的,对他的出现也习以为常,就像他本来是学校的一份子一般。学生都是善良包容,没有分别心的。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疯学长总是流连于校园,也许是母校有他美好的回忆,也许是母校对他不设防,让他觉得安全。
可这社会却并未对他展示更多的包容和善意。这个谜一样的男子,最后被发现死在学校附近的山上,身上有外伤,疑似被殴打过。最终也没有人追查他的死因。
每座城市都有不为人知的角落,每个城市都有迫不得已的流浪。他们绝大部分不是好逸恶劳,有的是暂时迷失了自我,有的是一时失意,卑微到尘埃里,积蓄再次出发的力量。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他们在不同的城市努力的活着,哪怕被弃如敝履,哪怕世人避之不及。
对流浪者来说,有时候温暖或许是一床棉被,有时候温暖或许是一碗热饭,但更有温度的或许是世人关注的眼神和尊重、包容、平等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