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因为不小心踩坏了同学的眼镜,被对方狠狠扇了6巴掌。
当众挨打,这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羞辱啊!可他不敢反抗,不敢求助,更不敢跟父母说自己的遭遇。因为从小到大,父母一不顺心就对他又骂又吼,考好也不见得能被称赞一次。
天天活在父母的脸色下,他早料定父母一定不会为他出面撑腰,便决定什么都不说。默默忍受被欺凌的耻辱,总好过去父母那里自取其辱。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他们受限于父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生怕被父母责骂,所以只敢报喜不敢报忧。哪怕受尽万般委屈,也不愿向父母开口寻求安慰或关怀。他们在心里筑起一道心墙,阻隔了和父母的情感交流。
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苦涩]
纪录片《时代我》中,演员舒淇曾自曝童年阴影。
她说,她的父母脾气不好,整天对她呼来喝去,各种嫌弃。渐渐地,小小的她便学会了察言观色。如果看到父母的脸色不对,就知道他们心情不好,赶紧躲远一点,免得被骂。
这种高压下的生活,让她内心充满无限顾虑和恐惧。甚至听到爸爸骑摩托车回来的声音,楼下的铁门开门的声音、爸爸自言自语讲什么的时候,她都会恐惧不已。哪怕三更半夜,只要她觉察氛围不对,会立马惊醒,想尽办法躲起来。对她而言,整个童年都布满灰暗。活在父母的阴影下,她就像一只躲在黑暗里,独自舔舐伤口的猫咪,没有半分安全感。
“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父母的存在,本该给孩子带来爱和温暖。
但如果动不动就摆脸色给孩子看,在孩子身上肆意宣泄负面情绪,用自己的权威打压他。到头来,孩子表面上听话顺从,不敢惹是生非;但实际却是,他会独自吞下所有委屈,会不自觉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整天活得小心翼翼,紧张敏感。生怕父母不高兴,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一天到晚活在担惊受怕和苦苦煎熬之中。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是可以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男(女)孩,而不担心被评判。
是可以淡然说出自己被欺负被排挤,不担心反被质疑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是不想要的,可以拒绝;想要的,可以坚持。
是可以痛哭,可以颓废,可以愤怒,可以失败。
是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