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的痛苦——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世间行事积极的人,都供有他人模仿的权利。——夏目漱石《我是猫》

想了许久还是决定写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不是故事说的多么惊心动魄,而是后劲太大了。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在游轮上诞生,又在游轮中奔赴死亡的钢琴师,他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他的名字就是他出生的那天。如果他没有钢琴的天赋,也许他的一生不会被赋予传奇的色彩,而是在那昏暗充满锅炉气息的游轮底部度过一生。

可正因为他有了不可埋没的钢琴天赋,才有了这部经久不衰的电影艺术作品。

故事通过钢琴师的朋友讲述,主人公1900,由于不负责任的父母,出生时被遗弃在了有钱人结束荒唐生活的舞厅,最终被捡漏的水手拾到,并抚养长大。

1900在一次经过舞厅时,发现了自己钢琴的天赋,于是成为了游轮上的钢琴师,每一个上过游轮的人都认为他的音乐非常动听,于是他的名声逐渐传到了游轮外的世界,而这个名声整个被以爵士乐闻名的另一个人听到了,但是他听说这位钢琴师从来不下船,于是他来到了船上。

随他一起来的还有媒体。他们比试了三场,最后以爵士乐钢琴家惨败为结束。1900看着选去的爵士乐钢琴家,说了一句“fuck your jazz”。

1900因为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试名声大噪,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有一艘游轮上有一个天赋钢琴师。

如果1900仅仅是因为钢琴天赋,那他的故事大概也不会被拍成一部电影,因为天赋者太多,他的故事并不稀奇。

1900出生在船上,一辈子都在船上。可是在他年轻时,也曾有过春心萌动的时候。

他遇见了一个姑娘,那姑娘长的很好看。干净的眉眼,动听的嗓音,还有那令人魂牵梦绕随风飘荡的白裙子。

1900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姑娘,他的双眼简直不能离开她。

在游轮的底层,有一群渴望去美国发财的普通人,他们虽然不富有,但他们也热爱音乐。与有钱人不一样,他们听到音乐,会随心而动,甚至歌唱,他们会对1900奏出的钢琴曲感到由衷的赞美。1900对这些真心喜欢他音乐的人所弹奏的音乐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他弹奏的是他真正想弹的曲子。

可是在那一天,他抬头看到了窗外的姑娘,她与人交谈,她走动,她突然掩面微笑,而他的心动了,视线随着女孩的身影移动。

那天,他的钢琴曲充满了心动的感觉。

后来,有媒体想与他谈合作,想把他弹奏的钢琴曲录下来。他一直拒绝,可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因为他想送一张唱片给女孩,作为表白的礼物。

在那个夜晚,他曾跑到女孩所睡的房间,久久的注视着女孩,最后克制的,只轻轻地留下了一个吻。

在女孩下船的那天,1900穿越了多重的人潮,想找到女孩将唱片送给她,可最终话到嘴边,却只有一句,“我曾经见过你的父亲,他与我说过你…”

不过,可幸,他与女孩说了话……

由于心中对女孩的渴望,他第一次萌生了下船的想法。他对最好的朋友说,他要离开游轮了,去找那个女孩。他对船上所有的人一一告别,1900终于要下船了。

他收拾好了行李,穿着一身西装,带着帽子,满怀信心的走下了船。可当他走到一半时,却突然停住了脚步。他向远方望去,前方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城市,它灰尘扑扑,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他犹豫了,又回头看了一眼船,最终,把帽子向水里一扔,抬脚走回了游轮。

有人不解,有人依旧欢迎他的回归。

1900回到了游轮,又变回了以前那个1900。他依旧弹着钢琴曲,为人们作为跳舞的伴奏,依旧在弹的尽兴的时候不顾其他人的节奏,只为自己开心。

任何事物都是有期限的,一台电风扇是这样,一艘游轮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游轮上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就连他的好朋友也走下了船去往其他的地方。

慢慢的,就连游轮的寿命也到了终点,游轮的主人即将遗弃它,在一次彻底的检查与清算后,游轮即将被炸毁。

可是,1900依旧在这艘游轮上,他像是成为了游轮的一部分,离开使他感到恐惧。

他的朋友听说游轮即将被炸药炸毁时,费了很大口舌说服这件事的负责人,告诉他们里面还有他的朋友,负责人最终同意了他再进去一次。

他找遍了整座船,都没有找到1900,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朋友一定就在这艘游轮上。最后他把多年前的一张唱片拿了出来,美妙的音乐在依旧废弃的游轮上空漂浮,终于将1900引了出来,因为这张唱片正是当年他准备送给那个女孩的礼物。

朋友很努力的劝说1900离开游轮,可1900却用一番话将朋友劝说了。

他说“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他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他说“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作为朋友,大概最重要的便是尊重了,就算不理解或者理解,都会尊重对方的选择。

所以他的朋友妥协了,带着1900存在于世的最后一件证据,带着对他永久的怀念。

很多次,我都在想,也包括现在,是什么使1900不能下船,是那未知的变量吗,还是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我想大概都有,还有一点便是抉择的痛苦……

城市太大,于是很多事抉择的时候边看不到结果,心里只知道这个结果应该会有益,却从没有想去的欲望。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惋惜1900的才华被辱没在一艘船上,所以我在无数次抉择时选择了主动,因为我在这部电影里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害怕我一生都无法走下自己的那艘游轮。

或许这对于电影原本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可谁又能定义一部电影只有一种解说方法呢?

好的电影能让观众不仅看到故事,更能看到自己。

我此行只为分享一部电影,至于感受,还望诸君观影后自行体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