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闫老师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默读的阅读方法,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闫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2)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出发点,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你是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当猫就这样含冤而死,你的心情会怎样?想说些什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深化课文内涵,现实生活中应该待人接物,对人处事等。课文延伸拓展的很好,动物处于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动物。和平共处是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情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反思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学生的质疑 :教材是不是编错了? “老师,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第55页1d是不是编错了。两个人一开始都用英语交谈...
- 2017年4月12日。 第二次上新课,这次的内容是“免疫调节”,挑战性比较高,但由于自己做好的充足的准备,同时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