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宝剑配英雄,如吕布武艺超群,手持方天画戟,骑行赤兔马,又有绝代佳人貂蝉,此乃人生大幸事。可是兵器再好,工具再棒,佳人再美,你必须能够受用才行,不然得之也费。这样的感觉如同身揣一本武林秘籍,而不得知,不得悟般痛惜哀哉。
小时候的我们,总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语文课本的一篇篇文章中,大动手笔,把它进行拆分,总结概述,甚至是熟背,可最后仍然是它在那里,但我们却未曾见过它们。后来才明白,这个过程不就是在锻炼我们的理解能力么?可是那些文章在那样的年纪又显得如此高深,直至现在我相信有很多人也不敢说认识它们。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叫做知识的东西。
出了校门后,大家都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知识无用论,知识真的无用么?还是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掌握知识?还是因为我们接触的根本就不叫知识。好,这是三个问题。1.知识的来源问题;2.知识的理解问题;3知识的运用问题;
孔子的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王阳明的观点: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两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观点强调了知识再这三方面的重要性。教育如若落后无外乎是因知识的来源根,知识的理解茎,知识的运用枝,这三者有问题。知识的来源根的把关需要教育部的上层组织把关;知识的理解茎需要我们的一线老师,要把把根的养分及时补充给茎,使其茁壮成长;知识的枝,任尔东西南北风,能不能枝繁叶茂,要看自我的修行了;而前两者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学校里完成。所以现在的大多数的我们会产生知识无用论的原因不言自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的来源的根部问题在逐步改善,可是知识从根到茎之间的距离,可不仅仅是实物(树)中的差距,中间有很大鸿沟。而正是这样的鸿沟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差距,同样的根却有粗细不一的茎。这不正等同于一本武林秘籍,需要有很强功底的武林高手才能参悟其中的奥秘,然再融会贯通,加以使用。这正是如我们手中捧着的一本本名著或者好书一样么?我们实则看不懂,我们理解不了,因为我们功力有限。可是倘若有高手登峰造极后,进山开馆,收徒学艺,那么我们普通人也就有学习高深知识的机会,因为高手会给我们解析那本秘籍。
知识的鸿沟就在于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我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的逻辑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它。这不正是我们看语文课本中文章常常会结合人物背景来读这篇文章么?有很多知识背后的逻辑还未被开拓,我们要更好的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更多的掌握知识背后的逻辑。
如若参透一本武林秘籍,融汇贯通,加以练习,假以十日,武艺高强,假以百日.....
201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