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丰田汽车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故事
这句广告语是电通国际部的八木樟和野中婧介两人在合作中“妙手偶得”。
八木樟是日侨,父亲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对日播音员。八木哥哥是电通派驻北京事务所所长,八木哥俩从小在北京长大,毕业于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操一口北京口音的标准普通话,常令访问日本电通的中国南方客人自叹弗如。
“文化大革命”初期,八木哥俩臂戴红卫兵袖章,胸佩毛主席像章上街游行,贴大字报,“造反”有理,闹腾了好一阵,最后忽然发现大事不妙。“革命尚未成功”,八木家里却受到牵连,差点把身家性命搭上,识时务者为俊杰,八木家“三十六计走为上”,举家迁回日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八木留下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彷徨,太多的烙痕。至今,八木家仍珍藏这毛主席的“红宝书”。
野中婧介也是个“中国通”,是电通派驻中国上海事务所的第一任所长。野中的父亲是名侵华体军,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时,野中就诞生在中国长春。在那场可耻的日本侵华战争中,野中父亲成为苏军战俘,命归西伯利亚。为了祈祷中日两国永不再战,野中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野中长春。
1978年,野中一行在粤广人的协助下,在广州麓湖完成一条广告片的拍摄。是晚,大家一起欢聚请喝,机型表演节目,谁未曾想,日方有个“愣头青”唱了一支《何日君再来》欢快的气氛顿时凝固,这首歌在当时被视为是汉奸歌曲。一曲终了,政治事故也随之突发,严峻罐头,野中抓起话筒高歌一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化解了一场不愉快的事件。
也许,是从小生活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缘故,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化基础使得八木深谙中国文化的底蕴。因此,他和野中关于丰田汽车中国市场营销的广告提案一举获得通过。
针对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他们必须拿出一句优秀的广告主题口号。八木和野中用7天时间冥思苦相,八木樟前后出了10条,野中出了20条,但仍然没有最好的。最后,他们在翻阅中国成语词典时偶然得到“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语。灵感的活化一下迸发出来,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稍作修辞,“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条著名广告与诞生了,一条以中华古典文化之精髓,表现日本现代产品的广告语横空出世。琅琅上口的“顶针”修辞手法,借用中国古诗的文化底蕴,把广告张力拉到最大。这句广告语一出,就受到媒体和营销界人士的大力吹捧,北京机场附近悄悄树起了一块广告牌,它以红色为主色调,在周围单一的白底黑字的广告牌中如鹤立鸡群,使得路过的人们大老远就忍不住要上前仔细看个究竟。丰田的名字随即响彻中华大地,甚至惊醒了当时并不活跃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