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视频、搞笑的段子、2米的大长腿、广为流传的八卦。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总有一款适合你。
机器算法一步又一步地计算着我们的喜好,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地向下兼容推送着我们爱看的内容。
信息互联网最擅长的是信息的传输和复制,信息有各种渠道传播给我们,信息也可以很快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们可以如此轻松地获取信息,看起来,信息不对称好像已经打破了?
然而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一直存在。
甚至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不仅没有被垫平,反而进一步加深了。
有价值的信息,常以碎片化方式存在,并淹没在大量垃圾无效信息里,甄别筛选的难度奇高。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非常具有价值的信息,并不通过互联网传播,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有些信息和资讯,只在小圈子里流通,对广大公众而言,这些信息是无从获知的。
比如有别人没有的渠道,提前获得了城市地铁规划,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套利空间。提前去相应站点附近加杠杆购买房产,基本上相当于白捡钱。
掌握了「信息不对称」,就掌握了财富。
「知识付费」,也是如此。
2016年也被成为「知识付费」元年,「知识付费」到今年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历史,却成为了一个将近200亿的产业。吴晓波的巴九灵和罗胖子的逻辑思维的竞向追逐上市,更是将这个行业推向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而「知识付费」能够赚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点在于,我们购买知识付费产品前,是无法确定这个知识付费产品的有没有价值、具体价值多少的。我们甚至也无法知道这个产品对我们有没有价值,我们购买的也许是早就知道的内容。
我们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筛选不出来有效信息所加剧的信息不对称,「知识付费」帮我们筛选,缩小这种信息不对称。
这两天的,区块链概念大火,有的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提前埋伏,挣了个底朝天。有的人盲目追高,区块链变为区块面。
绝大多数中间商、中介机构,本质上来说,也都是赚的信息不对称的钱。比拼的也是谁家的信息渠道广,谁家的信息丰富。
以前我们买车(找对象),只能在本地或者省内就近的城市交易(交友)。现在这些中介不这样做了,有了互联网,通过信息爬取+烧钱做品牌增大产品声量,大量用户就会主动提交需求信息,让巨头掌握了最全的信息。
中介通过这个信息不对称做撮合匹配,想不赚钱都难,不管是征婚交友、二手房买卖、家居装修还是车辆交易等中介平台。
烧钱广告又是获取声量的一个最快速的途径。电梯广告,电视节目,广播电台,信息流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铺天盖地都是他们的广告,一次又一次的攻占我们的心智。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中间商,都是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他们也确实通过这种方式赚到了钱。但是这种方式的中介,却无法根本的解决一个问题:其他更有钱的公司,可以通过烧更多的钱打更多的广告,来建立更强大的信息渠道,更丰富的信息不对称。
虽然看起来强大,但是却没有任何壁垒。打败原有的中间商,成为了一个更大的中间商,结果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比你还大的中间商还在未来虎视眈眈的等着你。
信息中介永远将在低水平上不断重复,而信用中介才是中间商的真正价值内核。
举个栗子,你为孩子报了一个新东方的A老师的英语课,有没有更省钱的方法呢?有的,反正都是同一个老师教,你联系了班级其余同学的家长,跳过新东方这个中间商,单独找到A老师,跟他签合同授课。
这种跨过中间商甲乙上方直接联系业务,业内俗称「跳单」。这种方法看似可以省钱,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还不愿意这么做呢?
私下给了A老师钱,A老师跑路了怎么办?A老师收了钱就不认真讲课了怎么办?A老师生病了无法授课,钱用来治病家徒四壁了怎么办?对老师来说,家长如果是分批次给钱,最后结课家长不付费、不给钱怎么办?省钱的同时,甲乙双方都暴露在极大的风险之中,因为双方本身就是不可信的。
而这时候,中介的最核心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信息核查,背景调查,信用评估体系,职业道德约束……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细水长流建立了信任,也建立了信用中介的壁垒。
信用,本身就是价值连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