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数学老师学语文。郭老师推荐赵谦翔特级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侃侃而谈,并且对其中渗透的文化、课程的设计、飞扬的文采、喷射的激情推崇备至,令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并且提到了
他每天看的内容真多,记性又好,非常健谈,算是佩服佩服。于是,今天就听了他的视频。
片语记之:
批文以入情,沿坡以求源
1.把课程定义为文学鉴赏课。不花哨,实实在在,逐字逐句,一一道来。有语文知识,定于后置句句式的理解,有主语变换之后,句子表意不一样。
2追问有深度。"解衣欲睡"可以看出什么?不仅是一个"闲"的发现,更是对真实生活与古诗文的距离的探问。入夜之后,你在做什么?鼓励说真话。
3."月色入户"变了主语有何讲究?月亮来了,慰藉心灵的造物者。
4.虚词"遂""也"讲出知己的味道。
5重要的信息在这里。"步",慢下来了,加上一份闲心,就能发现生活的美。积水的比喻、藻荇的选择,竹柏的意象,推出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文化内涵,为什么不写杨柳桂树?还有东坡的豁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一生功业却在几个被贬的地方。怎样的人才会有此豁达之语?
6文学鉴赏课,就是在含英咀华。我们咀嚼的是一朵文字的花。有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像牛一样——反刍。像牛一样,先把食物吞下,再拿出来,慢慢咀嚼,品味其中的味道。问苏轼的这种闲适和慢下来的心境,于今天的生活而言,有没有什么意义?
那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纷呈,并且十分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