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之下,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灵魂。这无关于政治,这是来自人性的拷问!
美国当地时间2月26号,201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圆满结束。最佳影片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颁给了《月光男孩》,同时这部片子还获得最佳男配角奖(马赫沙拉·阿里)、最佳改编剧本奖(巴里·杰金斯)。
《月光男孩》的导演Barry Jenkins曾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很多观众告诉他,从没想过会在走进影院后……“在大荧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
被同龄孩子追打,第一次学游泳,母亲嗑药后不可理喻的样子,成为“避难所”的干净房子,沙滩上的“初恋”,学校里的屈辱,十年后的老友重逢和一首歌。这部电影,有太多政治正确的标签,黑人,同性恋,少年的成长,校园的欺凌,毒品,贫穷和街头的暴力·····
《月光男孩》是黑人导演巴里•詹金斯的第二部作品。这次他选择了与其背景相似,却也不尽相同的——贫民区。导演通过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从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心路历程,用一种柔软和温情的叙事方式将这一切都变成一种情绪化的、内在的体验。这部电影改编自塔瑞尔·麦卡尼的戏剧“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故事中的主人公每一段都有着不同的绰号。年幼的时候瘦小的他叫“Little”他在一群少年的追打下逃进了一间没有人管理的屋子。在这里,他碰见了后来给予他父爱的胡安;少年的Chiron依旧承受着欺霸和凌辱的痛楚,他依旧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黑人社会中,他唯一学会的生存法则就是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后来,这名叫Black的青年,带着黄金项链,开着毒贩标志性悍马,他少年的柔弱的形象一点儿也看不见了,他回到了昔日熟悉的迈阿密,和年少时的朋友Kevin重新找回了他们彼此的感情。
故事的结尾,Chiron说,你是唯一一个碰过我身体的人,我再也没有让别人碰过我。他和Kevin顿时陷入了沉默······
这一次,闪烁的不再是镜头,而是二人的目光。镜头在二人的目光间切换,没有泪水,却像有泪光在闪动。或许,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生活在迈阿密的黑人,也能体会这样一位孤独,羞耻,痛苦的黑人少年。
影片对黑人社群的描写,唤起的不仅仅是同情,更让观众去思考整个黑人社会的矛盾。贯穿童年、少年时期的Chiron
的是相继登场、交织并行着的混乱的家庭环境、冷漠的人际关系以及暴力的生存之道。虽然他有着坚毅刚烈的个性,试图给自己营造一个坚固的外壳,但使事实上不堪一击。
最打动人的地方,是那份无法用言语概括的真实。导演用大量带有压迫性的特写镜头试图让我们一起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三言两语足以交代清楚的剧情,在美到令人心碎的画面里被无限延伸。明媚亮丽的色调却包含着一个令人悲伤得的故事,但主人公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问,你该如何面对每个清晨的第一滴朝露?
关于黑人和白人的故事,长期以来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不可以转移的话题。有关黑人的经典电影,《八英里》、《要钱不要命》、《光荣之战》、《川流不息》、《遗愿清单》、《训练日》、《复活》、《单挑》、《姜戈》这些都值得一看。
这种故事,早在几百年年前就蔓延在古老的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威·爱·伯·杜波依斯(1868—1963)在《黑色的火焰》三部曲中用史诗般的叙事,讲述了近百年来美国黑人受迫害和反迫害的悲壮历史,揭示出黑人们在社会现实教育下逐步觉醒的过程,可以称得上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巨著。
近代史课给白人灌输了“高人一等”的思想,给黑人灌输的却是“低人一等”的思想。
黑人,在白人的眼中,被认为是轻视教育、好逸恶劳、乱搞不负责的懒汉,Thomas Sowell 在2005的新书Black Rednecks and White Liberals中,运用大量的史料论证,这种文化其实来源于早期的欧洲移民中带来的红脖文化,只是种种原因这种文化在(尤其是南方)黑人中扎下根来。
半个世纪前,黑人还被强制性的和白人分离,他们住在不同的社区,接受完全不同的服务和教育。Martin Luther King后的几十年,黑人靠自己争取到了一些权利,但是几十年在种族历史上很短的,很快又过渡到了现在美国政治正确的时代。
《美国黑人状况》报告指出,在美国,黑人被逮捕后,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白人大4倍。
这种社会矛盾,在近年来愈演愈烈,2016年7月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发生的警察枪杀黑人男子事件。这激起了大量的抗击事件。华盛顿、亚特兰大、旧金山、丹佛、迈阿密、劳德代尔堡等城市也举行示威抗议,迫使多地主要公路被关闭。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的底层社会,我们见识了太多底层人性的冷漠,从近几年的老人跌倒诈扶事件到前几日武汉的砍头事件,都讲述着这个急剧发展的国家在转型中突兀的社会问题。当我们关注着这个日益现代化的国家时,我们或许还没有考虑好怎样安抚普通人的心灵。
片中胡安对Chiron说“在月光下,黑人小孩看上去是蓝色的”。 片尾镜头回望,定焦于少年时独自站在撒满月光下面向大海的他,画面沉静而忧郁······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会成功,这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与肤色、贫富以及社会阶层无关。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面临着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接纳。或许,我们当年都是那个破茧而出的Chiron,我们试图给自己建造坚实的堡垒,却突然在回忆起往事的在一瞬间顷刻间奔溃,所有的痛苦和感伤侵袭着自己日益迟钝的心灵。
月光之下,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灵魂。
这无关于政治,这是来自人性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