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依然在香港度过了。周六是一年一度的Art Besal,上周末去了迪斯尼和香港花卉展,坚定了这周要来看展览的意愿。周日逛了几个艺术拍卖行和画廊,看到了一些大师的真迹,跟团员有一些互动交流。
作自己的画给自己欣赏
画画,其实也是一种内观和审视的过程。对啊,自我审视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比如写作、画画、阅读、聊天、电影、旅行、看演出……这么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都可以进行自我审视。
尔东老师给我的灵感,在自己家里挂满作品,全都是自己的作品,不需要挂别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对比发现,以前的自己是那么可笑,这也说明,现在的自己已经真真切切地进步了。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比写作更直观直接,而且特别隐私。咱们古人其实一直没有卖自己的作品的习惯,他们都是自娱自乐的,只为了自己开心满足,不需要别人的审视和认可,甚至不想去展示。
在看艺术作品的时候,很多人的潜意识就想知道,这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要这么表达?他是怎么样创造出这样的作品的?他的创造过程是什么样的?……但这些跟我们有关系吗?!
我们早就应该摒弃掉这些繁文缛节和陈旧思想了,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内心呢?听听自己的声音,从每一件作品中,究竟能让自己想起什么?它激发了自己哪些的灵感和想法?……
在这一次巴塞尔艺术展中,我没有任何私心地一直看一直看,我在吸收。噢,原来艺术的表达方式是这么多种多样的,比如绘画、拍摄、借助物品……原来艺术表现的载体有这么多,比如颜料、布、雕塑、木头、玻璃、丝绸、纸、光影……然后也听听专业人士的分享,他觉得哪些是不错的,哪些是在他看来也是特别创新的……
专业的用途,我认为就是帮助自己去理解和思考,更快速地与作者进行连接,形成更强烈的连接。而这些所谓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历史、作者的背景、文化、人性……至于所谓的技法和技巧,其实次要的,对于我们非专业的人来说,可能是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没有学过,也就没有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住想象。这些没有方法真的不重要,如果是科班出身要从事创作,要尝试摆脱束缚;如果是普通人除非去画画,否则没必要了解,也用不上。
草间弥生的背后
今天特别意外地见到特别多草间弥生的作品,她早已出名,可能是因为太有标志性了,也可能有一些更隐秘更商业的原因。但她标志性的波点、密集点点这些风格,背后是一颗超乎常人的专注力,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热爱,甚至是使命般的心。
其实这些都是尔东老师的解读分析给我的感受,他说,很简单,你可以尝试模仿她的作品,正常人只要画一小块就已经受不了了。是的,我还真想要尝试一下,试试看究竟有多么困难和痛苦。
我一直对草间弥生都有印象,是一种潮流和奢侈的印象,这两个关键词都是我喜欢和向往的,所以见到她的作品,我内心是激动的,能够看到真的觉得特别喜欢。
除了草间弥生之外,竟然还看到了梵高的真迹。在看之前就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发这幅画的感受和图片,没想到有机会看到。在这幅画面前,我已经参杂了很多个人的感受了,比如之前解读他的传记对他的了解、c小姐的感受、尔东老师的朋友发圈的感受……至少,我也是个见过他真迹的人了。还有毕加索,等等。
一个人对一个艺术作品的感受,真的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尔东老师分享过,什么是永恒的作品,可以说就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处于相似的状态,那时候的艺术家的作品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审美,所以这些作品就是永恒的。而现在不一样了,各式思想大融合,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迎合的,或者说符合的只是一部分人的小众观感,所以没办法成为经典。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大师感叹到,永恒已死……
中环的魅力
团中有一位现居香港的朋友,估计跟我差不多的年纪,她在香港大学读书,毕业就在香港工作,没记错的话是已经工作两年了。她说特别喜欢港岛,尤其是喜欢在中环逛街,反而尖沙咀、铜锣湾这些地方很少去。而且周末也很少逛街,因为周末菲佣休假,导致周末的街上特别多人。这就解释了之前多次看到的街上一堆堆的类似人群的集聚,真的不是一般的多人。可想而知在这个都市中存在的服务业有多发达,这里的贫富差距有多厉害……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地方,假如我在这里生活我会选择居住的地方。在香港,中环就是这个地方。我能感受到,在这里的气息会更加年轻和高端,也是我追求的氛围。太好了,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度量尺,不管变化来得多快,我都可以hold住。
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意味
就前两天,看到趁早的小金金的一个心情,感叹说原来按照自己的意愿穿衣服,是需要这么努力才能达到。衣服码数越买约小,是多么美妙的感觉,这成就感无与伦比了。上周跟同事聊起我脸上痘痘的问题,虽然现在比之前已经改善了不少,但问题依然存在,关键是我已经知道问题的所在了,剩下的就是行动,而我现在的行动并不足够。
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源源不断地收获到赞美,他们赞我好看。无可厚非,我的自信心是增强了,但这些是为什么呢?是的,自从我来到深圳之后,就开始改变了。如果不满意自己的状态,换个环境,还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所以,我决定要继续运动起来,不单单是骑个车这么简单,我决定要继续练瑜伽,我觉得自己更适合瑜伽,而且我的目的并不是减肥,我需要的是塑性和增肌,顺便修心养性。
说起瑜伽,想起印度。我越来越喜欢印度这个地方,在巴塞尔展上,听了尔东老师对印度艺术作品的赞美,而且印度文化的根深蒂固,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特别想去更加深入了解和体验。瑜伽是一种方式,旅行是一种方式,阅读观影也是一种方式。周六晚上去诚品书店,发现了阿童木的漫画作者所画的《佛陀传》,鉴于第二天还需要看展览,而且书架上并不齐全,所以没有购买。但我真的对佛陀的故事很有兴趣。
提升英文这件事
想要提升英文水平,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清单。但我发现,很多人在做的,比如背单词、针对性地学习,对我真的用处不大。我决定把英文融入到生活中,这样才能有效果。只要在香港混迹一段时间,相信是没问题的。所以,我已经看明白这件事情了,没必要逼迫自己教条式地去努力。
感受太多太多了,这次的团,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满意,整体的质量并不高,但还是收获很大的。我知道这些都是需要自己进步的地方,让自己有能力融入更高质的团体中。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不合群,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而且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满足了,就好。
我会有一种感觉,我会把身边的人做区分和分类,从简单的见面和相处,我能感受到对方适不适合深交。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特别重要,既是表现和表达自我,也是方便自我和他人的筛选。人只要清楚自己的心,就不会纠结和烦恼,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像我现在的状态和心境,说实话,可能相似的并不多,也可能是我还没遇到。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