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2016年以来我都在想些什么

说说2016年以来我都在想些什么

文:张宗超

与读者书:

建议摆脱看小说的思维模式来看我的文字,有些内容需要你反复思考和咀嚼。

问题答疑咨询,直接微信后来留言,或加我个人微信留言:1207910681

我很想谈谈,但这很流氓。那些年,很多人都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得到的结果是这个世界并不想和你谈。

一开始我挺纳闷的,为啥就不能谈呢?后来才明白,何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如此,那我就干脆说吧。

2016年,我几乎用文字记叙了这一年。

年初,我想这一路向前,顺着自己的所想,我做到了。而且那时候状态很好,每件事情都很用心,也很充实,成长也是很快的。

这些充实和成长来自于我不断的帮助很多大学生答疑解惑、带着团队开发市场以及到各高校的演讲。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相信语言的力量,我对语言力量的把握来自于熟悉。也因此很多人都会问我是不是学过心理学,事实上,我羞于承认,因为我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都没看过。

就好比这两年来我一直在玩的“五子连珠”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的单机游戏,需要一定的布局能力,我把玩这款游戏当作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刚玩七彩,不管我怎么慢,怎么努力布局,都很那突破200分,每次都是感觉要突破了,就结束了。

然而,有一次我无意间就玩到300多分,接着第二把就突破了400分,我无意间把握了珠子出现的一些规律,这是我一开始都没想到的。

从达不到200分到突破400分,大概有2年的时间,连续突破却就在那十分钟里。

——很多不可思议的结果背后,都有一段你看不到的漫长的积累。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其实行动才是最有力量的。于是,我开始有些厌倦言语,厌倦文字,甚至厌倦写文章——我开始怀疑。

我是一个很依赖团队的人,我常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能力。只不过是每次我遇到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找到有相应长处的人帮我一起解决问题。

是的,我属于怀旧型的人,与此同时,我会无意间记住很多人,当然,我并不会觉得累。

回家过年的时候,有一个两年没联系方式的学妹加了我,和我交流,她介绍了自己,还说了一句:可能你已经不记得我了。

天呐,鬼知道,其实我对她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哪怕两年没联系。所以,看到她补充的那句话,我不由自主的笑了。

不排除正是因为我有这种记忆能力,才让我能够准确的找到一起解决问题的朋友,也证明了我有依赖心理。

也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心理,我突然有了戒备,我还说了一句话:最伤人的哪怕刀在最亲近的人手里。

我明明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带好团队等等,但我却采取了“主动推开”。所以,有段时间我说话会不由自主的矫情,就为了剥离这种依赖,想让自己适应更多。

不仅是你,我都觉得这是一种很“病态”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但你知道吗?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可以多尝试。

——不轻易的确定认知,抱持怀疑,才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安定。

年尾的时候,我从自己满意的状态直线跌落,文笔粗糙,这个过程的滋味我描述不出来,似乎有点像我中学那会儿的两次要大一些的起落,都是从成绩在年级上顺数跌落到年级上倒数又重新爬起,如此反复。

还好我一直都做一件自己比较热爱的事——帮助大学生以及职场新人答疑解惑,又开始写了很多文章。

有几个夜晚我睡的不是很踏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时常在反省自己,反省犯过的错。

总之,我对自己都有些无语,但又有些不可言喻的欣慰——因为我在做一些不同尝试,以至于我能够很敏锐的看到一些问题的本质。

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试错,而且速度都很快。但希望你明白一点:

——试错,错了不要紧,但要试对了,不计成本的试错都是耍流氓。

试错和学习的过程是很容易浮躁的,这期间存在着各种比较,稍不注意就容易掉进思维陷阱里,也就是快毕业的时候,我便深受荼毒犯了错,几乎让我跌落到一年中的冰点。

试错奔忙,人来人往,不断推翻自己原有认知,让我又一次认识到:慢慢来,比较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两年来,市面上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包装精美的独立书店、最美书店等,与那些老旧陈腐、论斤售卖、奄奄一息的书店泾渭分明,...
    少林飞猪阅读 631评论 3 4
  • 目标:为什么要回到前苏格拉底? 摘要: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试图回答的问题主要是宇宙论问题,但也有知识理论的问题。哲学...
    商未央阅读 364评论 0 0
  • 1.生命,你是怎么看的?今天早上养了2个多星期的小金鱼其中就有一条死了,我想大概就是因为我的懒惰吧,没有及时给他换...
    弘毅浪迹天涯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