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感,是从微小的成功与慢慢地变好中获得的

文/风言锋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什么是幸福感?千人千个回答。

饥饿的人,吃顿饱饭就是幸福;寒冷的人,穿件衣服就是幸福;恋爱的人,对方的吻就是幸福;创业的人,有利润就是幸福;写作的人,粉丝喜欢就是幸福……

我的幸福也很简单,一家人天天聚在一起吃饭就是幸福;我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就是幸福;幸福感就是从微小的成功与慢慢地变好中获得。

01坚持抄经

我曾经坚持天天抄心经一年时间,火爆脾气明显改善,也重新拿起钢笔、毛笔写字。

02坚持杂志投稿

我坚持给杂志投稿,至少每月1篇,多时3-5篇,从2009年至今已有8个年头,和编辑成为好朋友。

03坚持践行中医

我以前是公认的病秧子,不是在长病,就是在长病的路上。我买了许多中医的书,听了梁冬和徐文兵的课,坚持艾灸,喝姜水,泡脚,身体明显改善,气色也好了起来。

04坚持读书数载

这是我最喜欢的事,从认字就开始读书,我的家里随处是书,随手就可以翻看,曾经坚持每月两本借书阅读6年,现在买书居多,也听电子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坚持读书会活动2年多

2014年创办玩美读书会,每月1期读书沙龙,目前已坚持举办27期。玩美读书会获得2016年度中国最佳品牌平台奖。

玩美读书会获奖照片

06坚持朗读

喜欢朗读,有个主播梦,自己每周朗读的同时,在玩美读书会每天组织书友分享朗读,已坚持34周。

07坚持吃素

曾经参加吃素21天,坚持纯素,瘦5斤。目前坚持吃素,虽不纯素,但饮食清淡,利于身体健康。

08坚持微博7年

2010年开始微博,虽然都是碎碎念,但不惑之年加持新事物也该为自己点赞。

微博封面

09坚持微信5年

虽不是最早接触微信的,但顺应了潮流,没成为时代的弃儿,也算与时俱进。

10坚持简书写作

2016年9月开始在简书写作,目前已更新60篇近10万字,获得466个喜欢,收获打赏346元,有粉丝141人,最大阅读量两千多。

11公众号写作

微信公众号写作开通两年多,目前已获得原创授权,拥有粉丝2百多,更文被N多粉丝打赏。

12坚持早安分享

为了看完《论语别裁》这本书,我开始抄《论语》在剽悍江湖分享,目前已分享16天。

13坚持每年旅游

我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坚持每年去看看外面世界,既为看风景也为结识更多的牛人。

我的幸福感就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而来,就是微小的成功与慢慢地变好中得来。

其实,我只是想抛砖引玉,下面看看马云之前曾经做了哪些坚持,获得了哪些微小的成功后慢慢地变好的:

1、为练口语,每天去公园和外国人说话

马云小时候就很喜欢英语及英文著作,特别喜欢听收音机中电台朗读的马克·吐温所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979年,杭州接待的外国游客猛增到了4 万多人。马云不放过任何练习英文的机会。常常是天刚破晓,他就起床,骑上自行车,花40分钟赶到杭州饭店去和外国游客攀谈。

后来他回忆道:“每天早晨从5 点开始,我就在宾馆前读英语。很多游客来自美国,也有一些是欧洲人。我免费带他们游览西湖,他们教我英语。整整9 年!我每天早晨都在练英语,不管天气好坏。”


少年马云

"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很多年后,戴维·莫利(肯·莫利的儿子)这样回忆道。

这个十几岁的杭州男孩,就是马云。为了学英语,马云常常跑去公园,跟外国人聊天。

也这是因为这样,遇到他生命中的“贵人”——肯·莫利。

2、为学英语,坚持英语通信5年

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与戴维相遇后,马云开始定期与戴维,以及他的父亲肯·莫利通信。这样的通信持续了五年。

马云英语信件

五年后,1985年,马云21岁。像全世界都知道的那样,在不停的努力之后,马云终于考入了杭州师范大学,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及杭州市学联主席。

3、为出国,睡地下室,连续求签证7次

1985年暑假,肯向他发出邀请:年轻人,到澳大利亚来看看吧。而正是这次旅行,真正改变了马云的人生。

那个年代,护照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花了半年的时间,终于搞定了护照后,迎来的是一连串拒绝——当时的赴澳签证只发给政府公务、探亲或留学等用途,连续7次签证都被拒绝。

那时马云已经在北京一个地下室住了10天,带的钱接近花完。

已经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马云没有放弃。他再次来到大使馆,看见一个老外就直接跑了上去:“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希望能申请到签证,我想跟你认真的谈一谈。”

“你想谈什么?”

“我已经被拒签了7次,等了一周。我已经没有钱只得回去,但至少得让我知道为什么被拒绝。”

1985年马云在澳大利亚

这个人坐了下来。马云跟他讲了那个故事,他是如何在西湖边遇到肯和戴维的,他没有钱,在澳大利亚没有亲戚、朋友,但就是相信这个缘份,就想去澳大利亚看看。

“他说你再待三天试试吧?我说不行。他说你再待30分钟?这个人最后说,‘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我5分钟后给你。’”

办好签证后,马云去中国银行排队,换汇100美元,这些钱,他去澳大利亚呆了29天,都不舍得拿出来。

马云的老爸是干戏曲的,他当时的工资就三四十元一个月。马云说那时候100美元是他们所有的家产,借了几家的钱去的。

这是因为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马云才踏上促使他人生转折的那块土地。这次出国的经历,让年仅21岁的马云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一个月后,当马云回到杭州时,他好像已经变了一个人。

32年后,当马云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回忆起那个时刻,他这么说到:

“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也正是因为马云的这种精神打动了莫利一家人,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们一家人对马云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马云上大学时,交不起学费,肯·莫利施以援手。"钱并不多,一星期也就5-10美元的样子。因此每隔6个月,我会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的时间里,肯总共给马云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马云和张英要结婚时,慷慨的莫利一家又雪中送炭,给了小两口2.2万澳元(大概1.8万美元),帮助他们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马云后来多次表示,肯和朱迪为他所有的付出,“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直到现在马云的桌上还放着他和莫利一家人的合影。

是的,遇到“贵人”的前提,是在此之前,你已经竭尽全力, 这是因为有那么努力、上进、坚持不懈又心怀感恩的少年马云,才有后来与肯的相遇,才有今天的阿里商业帝国。

我们今天的几个小坚持,小成功,慢慢地变好,谁说不会有明天的贵人相助呢?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刚刚到来,让我们播下生发的种子,秋天就会有好的收获。我准备死磕1年简书写作,目标简书签约作者。

不要笑我,要不,您来!

                                  ~END~

喜欢风言锋语的文章,请点赞,转发到朋友,或打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