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人人都喜欢吃,特别是女人大部分都喜欢吃。今天我们家就压粉条有的地方叫漏粉条,不知道和我们的做法一样不,也许一样只不过不同的叫法吧。
中午吃的饭早十点就吃了,因为有事要干。饭后老父亲就出去担水了,今年的冬天较往年要寒冷很多,水管也被冻住了,水抽不上来,因为我们压粉条需要好多水,所以父亲需要把家里两个大水瓮提前担满备用。母亲洗涮完碗筷,也到库窑里忙乎压粉条的东西。还要把压粉条主要的土豆淀粉筛一遍,这些淀粉储存七八年了要滤一下。
压粉条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现在首先需要烧一锅水,我家的锅是原来的老铁锅倒满需要半担多水。烧了好长时间才烧沸腾,用了一筐多硬材,都是父亲平时劈的。水烧沸了,母亲拿一个老瓷盆,在里面对上白帆和淀粉,舀半马勺冷水然后对上一定比例的开水,这个比例要掌握好,不然压出来粉条没有韧性不好吃,而且容易断。具体兑多少比例,我们谁也不知道,只靠母亲那双平时品出来的手。然后母亲用擀面杖搅拌直到搅拌成糊状,稠稀均匀,然后倒一部分淀粉就像和面一样和淀粉,最后和成团状,现在就可以开始压粉条了。
压粉条前锅里水还是沸腾着,这时候就不能在火大了,火大了煮过度粉条会变黑,锅盖拿过放上我们老家的河捞床,河捞床中间有个圆筒,圆筒里有一个铁片,刚好与圆筒大小一样,铁片上会有密密麻麻一些小圆孔或者是片口。圆孔铁片压出来粉条就是细条粉,片口铁片压出来的就是片粉条。还有河捞床上有一个压杆是杠杆原理,杠杆上中间有一个铁杆,铁杆的另一端也有一个铁片,这个铁片正好和中间的圆筒粗细一样大,正好放进去,这个就是压片。
压粉条需要几个人,我呢负责压粉条,父亲负责挂粉条,我上了锅台把压杆抬起,母亲把揉好的淀粉团,放入压筒里,把压片放入压筒里,然后我使劲往下按压杆,这样粉条就从圆筒里溜下来了,就像长长的面条一样。一连压四五筒,中间还要拿一个棍子不断在锅里慢慢搅动,防止粉条粘和在一块。然后母亲用两根向日葵杆,像筷子一样把锅里的粉条捞出来,倒入外面的老瓷盆里,老瓷盆我们叫它老盆。
外面有两个老盆,两个老盆都装着冷水,把粉条倒入第一个老盆洗一遍,然后父亲又把粉条捞入第二老盆里再洗一遍,这样然后父亲会用一个短向日葵杆,把粉条挂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向日葵杆搭在自家做的木梯上控水。
压粉条一直到下午六点多,还有些淀粉。但是压的太多了,大家都累了。压完了,然后要收拾这些,最后还有一些碎粉条,这些碎粉条洗洗,然后倒入碗里调点醋,一点油和辣面还有盐,那个香实在是太美味了。这样的粉条原来我能吃几大碗,可是现在不行了,只能吃一小碗了。不是没有原来好吃而是有些美味自己可以压制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