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以后,我想起那些年在北方的生活,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波澜。
2011年8月,火云如烧,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独自踏上驶往大学的火车,一路向北,历经36个小时。
到达,已是第三天清晨。8月尾的北京依然是夏天的气温,风是干爽的,不似南方般闷热。
躺了这么久,我感觉灵魂都疲惫得出了窍,穿梭在北京西站讲着各种口音的人群中,身子轻得仿佛要飘起来。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走出家乡,那个被大山紧紧包围的小县城,面对这座高楼耸立的大都市,双脚踏在祖国首都的土地上,除了激动和期待,还有一点点忐忑。
我循着那眼花缭乱的路标,根据学校通知书上的交通指引,成功找到了公交站,坐上了对的公交。
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又一帆风顺地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进入大学后,很多事情起初让我觉得奇奇怪怪,甚至引发过无数次灵魂拷问。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北方的馒头和澡堂子引发的趣事。
初来大学不久,我跟一来自河北的室友同去吃晚饭。
天呐,这是馒头?只见食堂售卖窗里面那些摆在米饭一旁的馒头,像块白色的砖头似的又结实又大个。我环顾了整个食堂大厅,很多人在拿着它当着主食伴着菜,吃得还挺香。
而我甚至不敢想象馒头能轻易下咽。
“我们今天的晚饭就买个馒头就两个菜吧。”室友说得那般轻松自然。
“这......能吃饱吗?”这真是个奇怪又傻的问题,馒头的体积不摆在那吗?可在我以前的生活中,馒头包子类的都做得很小个,偶尔赶集的时候买来当零食吃一吃。这顿晚饭没有米饭了,心里还真有点不踏实。
“瞧你这样儿,果然是南方来的!”室友笑呵呵地,她也同样不理解我对馒头的误解。
馒头还挺便宜,4毛钱一大个。我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像我室友一般,吃一口馒头就一口菜。我欣喜极了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馒头看似结实其实很有嚼劲,虽然没有味道,但却越嚼越香,有着不可抗拒的面香。
从此我便会隔三差五地拿馒头当主食,连着对其他面食也有了不可割舍的感情,对大米的爱便不似初来乍到那般浓烈了。
第一次在大澡堂里洗澡。
我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小卖部买了一个澡框,装上洗护用品,跟着一位本地的同学就去了。
刚打开女生澡堂外面的门,我就遇到了以下令我目瞪口呆,怀疑人生的场景。
只见有人在衣物存放间不慢不紧地脱着衣服;有人在洗漱完后一丝不挂地对着镜子悠闲地抹着润肤霜;有人在冲洗间拿着澡巾使劲往身上擦,擦得浑身通红,好像要誓把最外面那层皮擦掉不罢休;有些两三好友在打趣说笑帮忙互相搓背;有人光溜溜地提着篮子站那里,等着眼前那人洗完好轮到自己。
而所有的人仿佛谁也看不见谁,事情自然地好像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我努力压制住惊讶与羞涩,好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格格不入,跟着同学走完澡堂子沐浴的全部“流程”。
澡堂子与宿舍相隔500米左右,位于食堂的附近。
洗完回来路上,我问同学:“为什么有些人会使劲地拿着个东西往身上擦,擦什么呢?”
“在北方,因为天气比较干燥不易出汗加上冬天漫长寒冷,所以很多人便觉得隔三差五洗一次澡就可以了,只是每次都希望能够洗得彻底些,用澡巾能搓掉身上的泥。这可以说就是北方澡堂子的文化吧。”
逐渐地,我也适应了这澡堂子的文化,虽然夏天基本每天沐浴偶尔也偷一下懒,冬天天天洗澡更是稀奇了。有时,我还会跟室友一块儿互相搓背,时间久了,洗澡不搓一搓反而觉得白洗一样。
多年以后我回到南方生活,买了澡巾也用不上了,根本搓不出泥(笑哭),但偶尔还是要搓一搓,只是少了从前那个陪你搓澡的人。
你们是否也去体验过北方的生活呢?与你原来的生活方式差别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呢?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