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生活,Minimalist lifestyle,是以鼓励人们放弃物质拥有,转而追求精神安宁,达到享受自由为目的的新兴的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一再被《人民日报》所推崇。在消费主义盛行、信息爆炸的当下,被强烈的购物欲所控制和电子产品所裹挟的大学生,若采取这种生活理念,将有利于他们在繁冗的物欲中找到逐渐迷失的自我,品味更高品质的大学生活。
一、物质极简
通过物质极简,在对生活做减法的过程中,达到轻盈身心的目的。
物尽其用,少即是多。首先从现有的物品开始清理,认真审视当前拥有的物品:堆满衣橱的服饰,挤满鞋柜的鞋子,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等,采取出售、捐赠等方式进行断、舍、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掉“囤积症”和“收纳癖”等表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习惯,解放了被物质所奴役的大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活在当下,专注学业,计划未来。另一方面,不仅洁净了有限的生活空间,还节省了收纳整理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有效还原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的真实面貌,拉上了大学生们过度张扬的时装秀场的帷幕。
量力而行,按需消费。这是对新物品的来源的有效控制。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大学生群体俨然是网购的主力军,网购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网购行为虽然可以给大学生活带来便利,但过度的网购消费难免会加重大学生的财务负担与压力,一时“白条”、“花呗”四起,甚至引发“校园贷”等严重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习精力分散。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控制强烈的购物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精神极简
比物质的极简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极简,这会带来内心真实的富足。
简化信息,专注学业。首先要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他们的大量学习时间被指尖互动的微博、微信等娱乐性质应用程序所占用,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在学习过程中,裹挟而来的手机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学习专注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毫无疑问,这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影响明显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定期远离手机、卸载纯娱乐性质的app等,采取信息极简的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有效社交,学会独处。大学生朝气逢勃,喜欢交朋友,有社团聚会、班级联谊、同乡聚会等大量社交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过多的社交活动通常会营造出生活很充实,人脉关系广的假象,从而在这假象中忘记抽出时间去独处,随之逐渐迷失自我。因此,放弃或减少无效社交,留出时间给自己独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选择在运动健身中与身体沟通,在阅读思考中与灵魂对话,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从而回归真实的自己。
大学生在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引导下,不断经历有舍到得,由繁到简的过程,当无谓的繁杂被极简之后,一切繁华将渐渐消逝,生活的本真会随之慢慢显露,如此一来,大学生们将拥有更高品质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