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发现,一觉睡到天亮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的时候;
当孩子拖着湿哒哒的鞋子,脏兮兮的裤子,回家的时候;
当孩子每次睡觉,刷牙,吃饭都像打仗的时候
当他的玩具扔的满屋满地的时候
他跟隔壁小哥哥,抢玩具大哭的时候
等你在上厕所,他却不停的敲门,“妈妈你快出来,妈妈你去哪了?”的时候
这一秒一秒只想快点过去,那时候的我们,最高的期望,也就是能安然度过就行了。
但是实际上,我们内心的标准又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不仅仅是,活着就好,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希望他拥有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能够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能够学业成绩优秀,工作努力。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能够为自己,让父母骄傲。
当我们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有所发展。但是当我们发狂,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只希望自己和孩子好好活着。
那些让我们奋力挣扎的生存时刻,可不可以成为帮助孩子和自己获得发展能力的好机会?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只有充满爱意和幸福的时刻,才能让我们有所收获,但我们忽略了教养里的挑战,同样,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成长:内心更宽容,更柔软,遇事更平静,处事更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