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三国演义》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景阳冈,去认识一位鼎鼎大名的梁山好汉——武松,并在故事中继续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 预学检验,闯关激趣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效果如何呢?我们来玩一个“闯三关”的游戏,检验一下!
第一关:18碗才过关
故事里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咱们也来读准十八个词语,才算过关!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读得真棒!其中有三个“多音字”需要特别注意:
· “泊”:表示停靠时读“bó”,如“停泊”;在这里读“pō”,指湖泽,如“血泊”。
· “绰”:我们在《撘石》学过“人影绰绰”,但这里读“chāo”,意思是抓起、拿起,来,我们一起做做“抄起哨棒”的动作。
· “呵”:平时读“hē”,如“乐呵呵”;在这里读“à”,组词“呵呀”,表示惊叹。
第一关顺利通过!字音读准了,那些看起来有点难懂的词语,我们能理解吗?
第二关:难懂词语我理解
《水浒传》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表达和现代不同。遇到不理解的词,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进行猜测。
有的同学发现“梢棒”,两个字都是木字旁,联系下文,武松用它打虎,再看课文插图,就能猜出这是一种防身的棍棒。
有的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了,筛酒就是“倒酒”的意思。
·“榜文”就是官府张贴的公告,“印信”就是盖在榜文上面的印章。吊睛白额大虫”就是老虎。
“请勿自误”,就是在提醒武松“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看来,合理的猜测能让难懂的词语变的简单!第三关,我们来挑战生字。
第三关:生字我会写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个,我们首先来读一读。同学们在书写时,有需要提醒注意的吗?
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字。均为左窄右宽,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笔画的穿插和避让。如“榜、杖”字,都是木字旁,书写时,木字旁的最后一笔为点。
“截”字,半包围结构,笔画较多,要提示学生先写土,再写隹,最后写斜钩、撇、点。右下部分的隹共有四横,写的时候不能漏掉。
同学们,请把这三个字,在练习本上,规范、正确地书写两遍。
三关已过,为大家的预学成果点赞!
三、 共学探究,梳理情节
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用小标题把课后第二题的内容补充完整。
你最先举手,请你来分享。
她概括的小标题是:喝酒(1-2自然段)、上冈(3-5自然段)、打虎(6-7自然段)、下冈(第8自然段)。用“串联段意法”把这四部分连起来,就能轻松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故事讲了武松在酒店畅饮后,不听劝告执意上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最后他精疲力尽,一步步挨下了冈。
整个故事中,哪个部分最让你心跳加速、紧张不已呢?
没错,就是“打虎”部分!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打虎部分,无疑是本篇文章的高潮部分。在,就让我们直奔高潮,看看武松是如何制服这只猛虎的。
四、 聚焦高潮,析英雄本色
请默读6-7自然段,完成两个任务:用横线标出武松的动作;用波浪线出老虎的动作。
仔细看这些动作,你会发现武松打虎是分步骤的:
· 第一步:闪躲为先——老虎进攻,武松为什么只“闪”、“躲”却不打?原来他在消耗老虎的力气,摸清它只有“一扑、一掀、一剪”这三招。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是个头脑机智、身手敏捷的人。
· 第二步:棒打与拳击——接着,武松“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劈将下来”,虽然棒子折了,但足见其勇猛。随后他赤手空拳,“揪住”、“按下”,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猛打,这更展现了他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的英雄气概。
· 第三步:谨慎补棒——最后,武松怕老虎不死,又用折了的哨棒打了一回,确认无误后才下冈。这又体现了他做事考虑周全,小心谨慎。
原来,这一连串的动作里,藏着的是一个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真英雄!带着对武松的敬佩,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五、 小结与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闯三关”检验了预学,用“小标题”梳理了故事情节,更通过抓动作细节,认识了机智勇猛的武松。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文本,更为全面的认识武松。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作业:
1. 将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家人听。
2.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其他故事,比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梁山好汉。
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