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bj,互联网行业,毕业之后做的是互联网开发,转眼间毕业马上一年了,我并没有成我理想中的样子,花的永远比挣得多,蜗居在混杂的合租房,人山人海的地铁,不懂得理财,很多人都会说在大城市开支花销大,其实应该是在这个城市里每个人心里的‘物价’高,打个比方吧,100块的衣服以前的你穿在身上感觉很好,但是在这里,你身边的人随便一穿就几百几千起,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久了,你总觉得几十块的衣服有一点不体面。大多数的消费观念也会慢慢提高,在慢慢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消费能力一旦超过你的工作能力,日不敷出也是必然了吧。
在无数个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一次又一次控制不住的自我怀疑,怀疑运气,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怀疑这么苦撑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不得不承认,我早没了当初的心气儿,我曾经的想法和坚持就是如此的肤浅。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互联网是一个高薪职业,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幸存者偏差’,光艳的背后仍有很多的漏网之鱼,很多依旧是泛泛之辈,光线的背后华而不实。数不清的迷茫和怀疑,其实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和喜欢这个职业,怎么说呢?现在很多都是以外包的形式,大部分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会把边缘业务外包出去,这样,即保留核心技术不外流,还拓展了业务,抢占了市场份额,这样也给很多公司一条生路,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这种外包为主,公司自己本身没有产品线,只出人力去承包项目,或者是卖人头把你分配到别的项目组,外包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可能这个项目完事了就会在给你换到另一个项目组,这样的形势就使得人员的流动特别迅速,而且现在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也非常快,这就使得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就要一直不停的不断地学习,不然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对于我这样一个很不爱学习的人,我实话我不清楚我还能走多久。
年轻人最怕说的多做的少,年初的一次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的泡沫幻想,互联网公司的大规模裁员,这些都无疑都在向我传递一个消息就是:我不够好,不够优秀就要面临淘汰,或者被选择,这些都让我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关于职业,关于以后。
这样的思考和担忧,在我入职了另一家公司,但是我心中的不安和危机意识一直都在,我内心的挣扎和忧郁一刻也没有停下,但是始终没有勇气裸辞,义无反顾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没有任何的存款,所以没有底气辞职,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存钱,没别的。虽然那些事情不一定有结果,但我觉得他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另一种可能,虽然很难,但我还想去折腾一下,我怕再晚一点,我就真的不敢了。
以前别人总会问我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现我总是说不出来,在我想好答案了,我想成为一个值得被托付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想做那个值得被人托付的那个人,我也一直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