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一个午休时间,却被楼下的喧闹声充斥着,开始以为是婆媳在争吵,后来才明白是妯娌间的纠纷。再听下去,才听出了门道,老二情绪激动,老大言语淡定,原因是婆婆分家不均,杨老太有两个儿子,因为拆迁赔偿却有三套房子,于是纠纷就来了。
熟悉她们的人都知道,老二急性子,老大慢性子,但也不是没性子,只是不经常使性子,在与老人相处时,更多的时候是没性子,与老人情同母女,老人感情及财物的天平便偏向于老大,争执在所难免。
左邻右舍都知道,论能力,老大各方面都不比老二弱,但老大不表现出来,在家里处处谦让着,于是,每次老人到她家去,忙东忙西张罗不停,老大清闲了,老人也高兴了,“今天去老大家,又帮她们做了很多活”,老人很有了成就感,也乐意帮老大;老二家就不一样了,老二媳妇口直心快,但心眼也不坏,她事事都会做,用不着老人忙碌,老人有了自己是废人的感觉,心里老大不舒服。不但在家,与人相处老大也是这种品行,于是老大口碑极大,老二却强势过人,去劝架的人多是指责老二,清官难断家务事,无论从哪个方面,老二再强势却也占不了上风,就因为,老大的气场比老二弱,所有人都在帮老大。
有人说老大这是精明,故意示弱,和谐关系,拉拢感情。
闺蜜高中同学的单位里,有A和B两人同在一个部门,A也是强势多事,B少言寡语,每次有什么工作,同样是A和B同时做好一件事,B总是默默地做好,A却要高调一番,似乎比B脑子更聪明,方法更高明,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能力是不分上下的,但凡事A要挤兑B,B也乐意被挤兑,表面上A的关系似乎与领导更近,A处处在张扬他的强大,B恰恰相反,处处谦让着,显示着自已的弱小,但工作上一点也不马虎,关键时候甚至工作绩效更能让领导满意。三年一次的区域交流,去外地做部门经理的却是B,三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呀,A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领导的解释是:A能力强,这儿更需要他,真是这样么?那可是关键的一次提升,A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跳糟去了别的公司,据说,气场小了不少,内心平静了很多。
有人说B很精明,表面上的弱势彰显着内心的宽容与强大。也许,在B的心里一直在想:只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高低!强大的表象在示弱的实质面前也许仅仅是一介武夫、傻子而已。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孩子都知道,父母在家里一般主持公道的关键是看哪个孩子吃了亏,哪个孩子特委屈,表象特弱小,也就是哪个孩子被欺负了,父母便会有了感情倾斜的方向,兄妹五人中年龄最小的我,在孩提时,这一招也是百试百爽。因为大家都特别反感“恃强凌弱”。
想到了一句话:“能而示之不能”——别有一番意境!
能而示之不能——语出《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诡道十二法之一,诡道,计谋也,本来能做的事,却故意展示自己不能做,最后却收到满意的结果。当然,孙子兵法是用来打仗的,什么伪装弱势而不能的现状,诱敌深入,战机成熟,收弱逞强,奋而攻之,取得大胜,这就是战术“能而示之不能”,是克敌制胜的妙法,春秋战国时期,孙滨减灶胜庞涓即为典型的实例。
庞涓率大军攻打孙膑,孙膑示弱节节后退,途中一再减灶,庞涓看到灶具减少,以为孙军溃败,士兵逃跑,放松警惕,后孙军反败为胜,大败庞军。
没有哪个后人说孙滨精明,因为上升到国家层面上,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
当然,示弱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有时候的示弱不一定为了某种目的的恃强,也许是为了缓和某种僵局、为了融洽某种关系、为了给别人和自己更多的机会,但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份宽容和善良。所以,示弱需要智慧、胆识和肚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现实生活中,不是两国相争,不是两军对峙,没有完全的对立面,没有绝对的胜败感,与战场上、职场上的速战速决相比,人与人相处,更注重的是一种得体,一种谦让,一种宽容,一种与人相处让人感到舒服的弱势。
恰到好处的示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