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交潜规则:别让借钱毁了你的人性底线

原创 文/老杨

借钱是当代最毒的人性试剂

借出=自残:钱离开口袋的瞬间,你就成了对方的免费ATM+情绪垃圾桶

借入=自毁:需要开口借钱时,你的财务系统已亮起核爆级红灯

银行不借的人,是行走的信用地雷(大数据比你的大脑清醒100倍)

血泪定律:借钱的五层地狱

① 金额悖论

▶ 能开口借几千的人,财务窟窿早已破万,说不定已经向身边的人借过一轮了

▶ 敢借几万几十万的人,早被银行风控系统拉进黑名单

② 风险指数

银行要抵押要合同都不敢放贷的垃圾级信用

你凭什么用友情/亲情当担保?

③ 收益倒挂

高风险零利息,比当年的P2P暴雷还刺激的慈善游戏

④ 关系绞杀

借时叫爸爸,讨债变仇人——99%的借贷都在重复这个魔咒

⑤ 成长陷阱

史玉柱的耳光:借钱给落难者=阻止对方触底重生

比较有名的一些案例:

罗永浩跪求阿里被拒→阿里风控封神

乐视豪掷6亿救锤子→双双重度ICU

段永平宣言:我的钱只用来投资,绝不施舍

守护钱包的三大铁律

1%法则

借出金额≤流动现金1%(借出10万=账户需有1000万)

如果实在抹不开面子,那就借出小于资产1%的,就算收不回也不会有大的损失。

救急不救穷

医院缴费单>创业计划书(输血给将死之人等于谋杀自己),买车,创业的绝不借。

情感赎买策略

▶ 请客吃饭:300%回报率的情感投资

▶ 送礼发红包:零成本维系关系的钞能力

⚡终极暴击

"当对方说出'借'字的瞬间——

你可能要永远失去了这笔钱,或者这个朋友,

或者两者皆失。"

#今日灵魂拷问

你借出去的钱,收回了多少?

反正我自己曾经借出去的钱,大部分都是未能及时收回,有的即使收回,但不知道比当时承诺的时间晚了多久。有的直接打水漂了,关系反而更糟糕了。

一、直接拒绝法(核心逻辑:边界不可破)

不太熟的,直接不回复,不理会。问你在吗的那种很大概率是想借钱的。

直接两个字回复,没有。

熟一点的就把信用卡账单,贷款截图或者要还的房贷信息截图过去。或者说最近刚交了房贷,卡里只剩三位数。数字比任何解释都有力。

二、转移焦点法(底层逻辑:责任归位)

"我认识个信贷经理,需要推微信吗?"把借贷矛盾转嫁给专业机构。追加致命一击:"现在网贷审核快,你资质这么好肯定秒过"——用对方的逻辑反制对方。

三、反客为主法(心理战术:抢占道德高地)

"我也正想找你周转,你还有余力借我X万吗?"在对方开口前反向狙击。追加灵魂暴击:“上次XX借的钱三年没还,现在人消失了”。

总之,脸皮一定要厚,不要随便可怜别人,尤其是不太熟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心软之人多是无福之人,太过于善良更容易被别人算计。千万记住,心软是病,情深致命!很多人就是因为心软可怜了别人,最后自己变成了可怜人!

心软看似是豁达之人,其实是愚钝,懦弱,害怕得罪别人!

不借钱!别让借钱毁了你的人性底线。

坚持学习,分享成长自己思考与感悟,欢迎关注,和我一起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