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还有”意识?什么是“最后”意识?
通常,人都有等待机会的惯性。对一件事总是迟迟不敢下结论。
例如,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没有关系,下次……”、“时间还没到,以后……”、“产品还不够成熟”等等。一旦出现了“下次,以后,还有……”这类词时,要让人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就非常困难了。
人们优柔寡断,多半是“还有”意识在作怪。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与“还有”的意识相对的,就是“最后”的意识。
如果对方举棋不定,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告诉对方这是“最后……”或“只有一次”,让对方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令其明白他所期待的更好结果是不存在的,这样,对方通常会立马下决心购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商家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最后一周,清仓大甩卖”、“最后一天,跳楼价”、“限时抢购两小时”……
因为这些所谓的“最后”,很多人盲目地买下了原本不想买的东西。
要知道,人们对“最后”这一字眼总是很畏惧,很难承受的,常常一听到“最后”两个字,就变得大胆冲动、缺乏理智,原本做不了决定的事马上就做了决定。
推而广之,商家的这一技巧也可以用于与他人的谈判、交涉,甚至于企业的管理中。
比如,双方进行商务谈判,对方犹犹豫豫,迟迟下不了决心。这时候,不要让对方有更多考虑的时间,给他来个最后通牒,告诉他,这是最优惠的条件,以后绝对不会有任何让步了。
一旦对方明白自己的期待是毫无意义的,他就会像你所期待的那样,早下决心。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人们优柔寡断,多半是“还有”意识在作怪,还期待:还有时间、还有一次,还有更好的。要让一个人尽快下决心,就要打消对方的“还有”意识,让对方形成“最后”的意识。告诉对方这是“最后……”或“只有一次”,让对方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所期待的更好结果是不存在的。
-为-人-处-世-的-潜-规-则-
以上是文章原文!
我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会受到还有意识的影响,我常用的观念就是货比三家,万一还有更实惠的商家呢?所以我通常不会一下子就下定决心。
但是或许是因为年龄增长的缘故,我现在受到最后意识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了。以前听到商家喊的促销大活动,最后一天还很激动,现在的我已经明白,它只是一种噱头。
所以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人们优柔寡断,多半是“还有”意识在作怪,还期待:还有时间、还有一次,还有更好的。要让一个人尽快下决心,就要打消对方的“还有”意识,让对方形成“最后”的意识。告诉对方这是“最后……”或“只有一次”,让对方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所期待的更好结果是不存在的。”,非常有道理!
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