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观念早已过时,感知存在才是最新的课题!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103)

《感知的目的》

感知是人的行为,其实人的所有行为无不在进行感知。我们都将感知看作一种行为活动,我们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实施感知行为,感知成为我们达到生活目的的手段。我们仅仅将感官的行为活动看成感知活动是片面的,人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活动等等人的身体机能的一切运转过程都是在进行感知,发生在人身上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感知在活动,可以说,人的行为无一不在感知,生命存在的过程就是感知的过程。从人的行为运行原理来看,感知贯穿于整个行为活动的始终。我们感知一切事物存在的信息,我们按自己的意愿与事物进行互动,也就是说,在我们认识事物和改变、创造事物以及获得所需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使用感知的方式,运用感知的方法来做出行为,最后获得的是我们需要的感知。换一句话说就是,感知替我们创造了一切,使我们获得了对事物的拥有——也就是得到了需要的感知。

在生活过程中,我们意识不到感知的存在,事实上它无处不在,它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把存在的事物从感知中抽取出来,我们再与单独存在的事物建立起一种依存关系,而我们将感知作为这种依存关系的连接方式,“存在就是在感知”就是如此关系的说明。因此,我们把感知作为与存在事物的关联方式,我们是靠感知来获悉事物的存在形态的,感知只是我们认识事物和把握事物的方式方法。事物的存在是我们行为的目的,而感知从来不作为目的。这不但是一个天大误解,而是人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没有自觉意识的背叛。我们将感知运动的现象——事物存在作为自我行为的结果,这不但忽略了事物存在中的感知成分,而且把最后的事实结果放置于感知之外,似乎我们创造和获得的世界与感知无关,最后也不是作用于人的感知。无论怎么看这都是荒谬的逻辑,人的感知运动参与存在活动的始终,而事物存在的结果就是供人感知使用的,事物的最终作用仍然是人的感知,我们改变和创造事物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感知。

我们不把感知当目的是源于一系列的认识错误,事物的客观存在观念就是源头。如果我们为了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存在,我们依附于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存在,我们怎么可能看重自己的感知行为,怎么可能把感知作为目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看重事物的存在,忽视人的存在,忽视我们自已的感知事实。这事实上造就了巨大的矛盾,我们的行为目的是事物的存在,而事物的存在终将归结为我们的感知,这种错位发生得让人惋惜,我们从始至终被忽略的感知才是所有行为的目的,是实现我们所有需要的必然方式。

我们不得不从感知开始,也不得不以感知结束,其间一切过程的目的无不归结为我们的感知。感知就是目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无论出现何种事物,无论人遭受到什么境遇,都反映为人的感知结果,对于存在的人类,再无其他结果。因此,人的感知一开始,结果就已经开始,我们从生活过程中获得什么感知,我们事实上就已经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在过程以后是一个错觉,结果就在感知之中,人生几十年,几十年的感知就是真正的结果,而其他外在的事实只表示了到达结果的过程,结果在每个人的内心里产生——就是人不能没有的感知反映。

感知就是人的存在目的,意味着人不再有其他人为的目的,那些目的其实仍然还是过程,而这些人为过程的最终目的还是人内心里的感知裁决。事物存在只是为人的感知提供了什么,而人的感知才是一切存在意义的终结。(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