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儒宋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以前辈的口吻回忆了自己求学生涯中的艰难和勤奋,比如没有书读,他就借书抄书来读;比如没有老师,他就不远百里寻师,虚心求教;还有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而同学却衣着华美。但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就是说,因为内心有足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也就是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这篇文章入选部编本九年级语文教材。
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宋濂根本不是苦中作乐,他确实是以读书乐。他几十年后回顾,觉得自己吃不饱,穿得破,求学生涯很艰难,但那时他压根儿没有觉得自己的现状很苦,那既然不觉得自己苦,又何谈是苦中作乐呢?所以他以读书为乐,完全是自得其乐。他不是忘记了自己不如别人,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觉得自己的处境窘迫、不如别人,既然从不觉得,又何谈忘记呢?
这就是境界的差别,同样一件事情,有人觉得很辛苦,有人却乐在其中。
让孔子夸赞“贤哉”的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前几天某个晚上图图跟我说:“有人觉得读书是作业,而我觉得读书是有是玩儿。”他还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我就是那个“乐之者”。
我恰到好处的大大肯定了他一番。
所以如果能够把读书当做一种游戏,当做是玩,那自然是非常容易坚持下去的。
“看书是最好玩的游戏”,真是认同这句话,也是我努力想让图图感受到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读故事书和看电视一样都属于“玩儿”。家长是将所谓读闲书和学习对立的,多少人曾有过被窝里课堂上读小说的惊险经历啊!如今,家长们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不止一次听到家长向我抱怨:成堆成堆地给他买书,可他就是不读啊!
当孩子们的玩仅剩下电子游戏、看电视,当阅读成了作业、任务、学习,阅读就很难轻松有趣了。
让孩子爱上阅读并维持对之的兴趣,就得让阅读成为游戏,成为玩儿的一部分,慢慢成为习惯,成为爱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从一开始就比较注意灌输他“读书是游戏”的理念。
比如之前有时和图图聊天“今天玩什么了”,会有意识地引导他说“玩看电视,玩玩具,玩看书”。比如说我经常把看书和看电视并列起来,他之前特别小的时候犯错误,我罚过他两天不许看动画片,同时也罚过他不许看书。有时候他看书看的时间长了,我也会让他别看书了,玩一会儿。他学习时间长了,我也会主动跟他说,你看会儿电视吧!
那么在他的认知里,看书,就是和看电视,还有其他的玩耍的形式一样,都是一种游戏。前一段我们参加学校的阅读演讲比赛所用的题目也是这个。
在我给他买的很多绘本里,也一直强化这一点。
读书是最好的游戏,这真的是我非常认同的阅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