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曾经的好友彻底“撕掰”了。
她是我初中最要好的同学,初中连续两年大多数都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我们无所不谈。
后来,她去外地上了中专,我上了高中;再后来,她中专毕业后结婚了,我上大学了。因为交通工具不发达,所以我们联系较少,唯一联系就是过年放假期间见见面,聊聊。
后来,我回老家当老师,她老公开电器维修店铺,每天她就看店。她婚姻不顺,两孩子太小,家婆百般挑剔嫌弃她,老公不体贴。每次我有空,我都会买东西给她孩子,开车去她店里看她孩子,陪她聊天。每次,都是听她抱怨生活,诉苦。比如:
家婆养的母鸡,下的蛋宁愿去卖也不愿意给她儿子吃;
自己的房门没锁,钱被小叔子偷了;
老公出去外面装空调,她自己得搬很重的家电,手脚被磕的淤青,丈夫回来后还对她怎么责骂;
………
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行走的垃圾桶,里面装满了各种情绪垃圾,随时准备向外人发泄愤怒不满。面对这样一个怨妇,我慢慢地去远离她了。
还有一个原因,她喜欢晒朋友圈,每次都晒“最好的朋友燕玲来看我啦,还给孩子带了好吃的东西,替孩子谢谢姨姨!”然后把我照片也附上。我冷不防地看着朋友圈,内心有点抵触。
直到七年前,我娘家打算在县城买房,因为她跟我说她有存款,所以我跟她借钱。她的第一反应:“我没钱啊!”那时候,我想:一个口口声声说把我当成好朋友的人,在我有困难时候,第一反应是不愿意帮忙。于是,她便成为了普通朋友,仅此而已。而她,仍然在很多人面前说我是她最好的朋友。
16年初怀孕住院保胎,她知道我住院,没有一句问候,更没有看望我。她说她很忙,依然有空每天刷朋友圈,却连给我微信发一句问候的时间都没有。
两年前,我生了我女儿。她说要来看我,让我发个地址给她。看到地址后,她说:“太远了!”从她家过来确实远,需要一个小时;从她娘家过来需要十五分钟。她完全可以在回她娘家时候再顺便过来的,一句“太远了”回复我。我只好跟她说:“太远就不用过来了。”想想之前,她家离我家也是很远,我每周至少去两次。心理落差挺大。
今天,我跟她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她的想法也是跟我一样:这朋友关系已经无所谓了。
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找到同频的人一起学习成长,会走得更远。性格不同,也很难一起走。她不爱学习,爱抱怨,浑身负能量,远离也罢。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
1.曾经再要好的朋友,也会因为长期生活圈不同,性格有所差异,最后不再关系很好;
2.谈钱伤感情。好朋友之间,有能力要尽量去帮忙,而不是不帮忙;
3.除了家人,不要一味的对别人好,再好的朋友都要有所保留。有钱买东西送别人,不能只送一个人,多送给身边的亲人还有对自己事业工作上有益的人,或者曾经帮你的人。要不然你所有的付出都会打水漂了。
4.找到同频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做一辈子的朋友。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彻底戒掉你的抱怨》这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向别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骄傲,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与坚韧:
面对麻烦,能解决就去解决,这是能力;面对麻烦,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坚韧。”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坚决不抱怨不仅成了笑来老师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其后的许多年里,它甚至成了他选择朋友的最重要原则:只要发现谁在抱怨,就说明过去选错了……
也许,对于我来说,也可以把不抱怨作为选择朋友的最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