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想写很久却迟迟没有下笔的文章,因为我担心自己同理心不足,对他人有所冒犯。本文没有妄自揣测他人的意图,如果有冒犯,是我不够客观,在此先致歉。
优秀的人,觉得自己不够好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在做视频号的时候,链接到了许多个优秀的博主。
有多优秀呢,有国外知名大学毕业、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的高材生,有保守估计大概是目前视频号前20%成员的博主,他们大多一身才华、为人谦和、乐于分享。
当我看到他们说觉得自己焦虑不够好的时候非常震惊,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内心受到冲击,是因为我相信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当下流露出来的情绪也都是真的,更是因为他们的优秀也是真的,取得的成果也是真的。
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里升起,为什么都这么优秀了,他们还要为自己不够好而焦虑?
我迅速反观了一下自己,外形一般,没有特别出众的能力,过去十年来一事无成,这不,做个视频号也没有啥水花(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坚持写公众号)。
可是除了偶尔经济上带来的焦虑,生活中我很少焦虑,即便有,通常不超过1天。
并且,不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问自己,是我不够上进对自己标准太低了吗?
我想,按世俗的标准来说,是的。
我承认自己有时候没有把事情做好,但不认为自己不够好。
而且,好不好又是谁规定的标准呢?
如果按世俗的标准,从我们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更不该焦虑了。
有热爱的事业,有知心的爱人,有不俗的成绩,跑赢了不说80%至少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了。
可见,焦虑与否和所谓的外在条件并无太大关系。
他为什么不接纳自己?
他为什么不接纳自己?这句话突然从脑子里蹦了出来,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的焦虑,是缘于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接纳,追求完美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好或说无法快速做好某件事情。
不接纳原本的自己,原来并不是普通人的专利呀。
在我过去接触的同学朋友当中,有不少在我看来闪闪发光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些在许多人眼里耀眼的人,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些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这意味着,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错误,也不允许自己做得不够好。
如果我想得没有错,他们应该从小,就被焦虑驱使着——要努力更好,要最快拿到结果,要凡事做到最好——这是做事的动机及获得认可的来源。
然后为了摆脱焦虑,愈发焦虑。
可是,谁不是个肉体凡胎呢?
谁能不犯错,谁没有卡点呢?
当我们只是为了结果去做事的时候,做事的过程就不容易产生快乐了。
眼睛盯着结果,哪里还顾得上身边的风景。
有时候追求完美,就是这件事中最不完美的存在。
而不完美的我们,其实是一个最完美的个体。肉体凡胎,也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听起来像鸡汤,可事实上就是如此。我们身上的优点、缺陷,才让我们在千千万万人群中,与他人不同,让你身边的人,一眼看到你的存在。
比起完美无瑕,我更喜欢真实。
事实上,当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与焦虑时,那种真诚坦露的脆弱,打破了他们平时的完美形象,让人觉得真实又亲切。并且,当他们把问题说出来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每个人身上独有的特质,有它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更吸引人。
接纳自己,是应对焦虑的重要基础。
应对焦虑
可再怎么接纳自己,焦虑该有总会有的。
这里要把话说回来,适当的焦虑,其实对个人的成长大有益处,像我就是在经历了巨大的挫折时产生的焦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被动而混沌的过去。
但过于焦虑,对我们的伤害就大于帮助了。
如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呢?仅凭我个人经验,写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
让自己不那么焦虑的第一步,就是放弃不让自己焦虑。
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难道焦虑也需要被接纳吗?当然,焦虑也需要被看见。想快速摆脱焦虑的想法,难道不是另一种完美主义和对自己的不接纳吗?
有朋友好奇为什么我很少焦虑,其实,是因为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一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似乎天生总是想最坏的那一面,做了最坏的打算接受了最坏的结果以后,把精力放在好好准备上。
所以让自己不焦虑的第二步,就是关注过程,不再关注结果。
以上两步走完,还会焦虑,那么我就会采用第三步,转移注意力。
做点自己喜欢的小事情,看看书写写字撸撸猫,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了,慢慢会感受到心率平稳也脑袋也清晰了,然后再与自己对话,去想下一步。
最后,还是想以“鸡汤”结尾——
享受过程,离心近一点。
你足够好,事情也总会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