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鲁尼都要闹一下——不想去上学。
当然,通常他只是表达一下情绪,就跟起床气一样,只要我使出“共情”和“温柔而坚定”这两招,他最后肯定还是去上学,只是我没想到,这一次他是如此的坚决。
昨天早上,不到七点半,他就睡眼惺忪地走出房间,然后继续在客厅沙发上懒洋洋地躺着。
我让他赶紧刷牙,他却无动于衷,说:“妈妈,今天我不想去上学!”
尽管前一天就提前告诉他要上学了,我还是能预料到他会这么说,可是当时我在给弟弟喂米糊,没心思跟他“共情”,于是我不置可否地说:“等一下咱们再说这个事,先去刷牙!这是每天早上起床必须要做的事。”
我想,不管怎么样,先哄他刷完牙,喂完弟弟再好好跟他说。
然而他并不买账,还识穿了我的心思:“我不刷牙!等一下刷完牙你肯定要逼我去上学,我不刷!”
或许他是需要点时间,我说:“好,你可以再躺一会,过5分钟去刷牙。”
然而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他还是不愿意起身去刷牙。
我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要耐心等待,可是眼看就到八点了,我终于忍不住走到他面前,狠狠地盯着他:“你是想我帮你刷牙,还是自己去刷牙?”
“好好好,我去刷牙,但是我告诉你,刷完牙我也不会去上学的!”
哼,等你刷完牙我再来对付你!我心里默默下定了要跟他一战到底的决心。
可他真是说到做到,刷完牙,继续躺在沙发上。
我耐着性子吃完早餐,尝试理解地说:“妈妈知道,放了这么多天假,今天要上学了你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我理解你的心情。”
见他没反应,我接着说:“但是,你知道,今天肯定要上学,赖不了的,不管几点你都得去!你现在去还能赶上在学校吃早餐,晚了老师可要批评你了。”
我又试图抱抱他,可是他毫不领情,反而开始絮絮叨叨地跟我说起来他的道理:“我今天就是不想去上学,为什么什么都得听你的,明天去不行吗?玩了这么多天,我都还没缓过来呢,你就让我去上学!妈妈,你就让我再休息一天,缓一缓,我明天保证去上学。”
“共情”没用,底线是一定要有的,“不行!今天必须得去上学!”我终于忍不住发火了。
我拿出他的校服,试图帮他穿好,然后把他硬拉到学校去,可是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哭喊:“妈妈,你先别着急,你听我说,你听我说嘛……”。
我就不信我搞不定你,今天如果由着你不上学,那再大一点就更不得了了,我当时一门心思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完全听不进去他的话。
我追着他从房间又回到了客厅,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可是他仍在不停地哭闹,坚决不肯去上学!
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跳入我的脑海:“你就是太惯着他了,这么放肆,打一顿就好了!”
然后我就真的鬼使神差地拿起旁边的折扇,对准他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两下,他立刻大哭起来。
这两下真打疼了,听到他凄惨的哭声,我内心无比心疼和后悔,可是依然嘴硬:“你到底去不去上学?”
谁知他倔强地说:“好,既然你都把我打了,那我就更不要上学了!”
我没辙了,只好威胁他:“等一下我和外婆都要去医院,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去上学,二是你一个人待在家里。”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家待过,我想他肯定会因害怕而不得不选择去上学。
可是他却说:“我两个都不选,我要跟你们一起去医院。”
“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是不去上学,就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我冷冷地说。
“可是我害怕。”
“那也没办法,这就是你不上学的后果。”
等到我和我妈要出门的时候,他抢先一步出了门,我立即拿上他的书包,说:“好,那我送你去上学。”我仍然不死心,想逼着他上学。
他抢过书包,跑回家里,我立刻拿出钥匙想把门反锁了,他马上哭喊着跑到门口,用身体挡住了门。
就这样,我们在门口僵持了好一会儿。
他终于妥协了:“好吧,我一个人待在家里!”
那一刻,我彻底泄气了,原来,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去上学。
我突然意识到,在这场争斗中,是我错了。错在哪呢?我开始反思。
一开始,我就预设了当天的情景,以为运用以前用过的方法——“共情”和“温柔而坚定”,就能让他乖乖去上学,这样的预设,令我根本没有耐心去倾听他的感受。
可是孩子不是机器,怎能按照你预设的过程作出反应呢?
当他第一次说“我不想去上学”的时候,我敷衍了事,没有给他正面回应,虽然后来给予了“共情”,但是说话语气生硬,态度并不温和,内心也不认同他的感受,这样的共情根本不能起到任何效果。
其实,从我幻想着怎么劝他去上学的那一刻起,我跟他就之间的权力之争就发生了,我把他的事变成了我的事。
当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一次又一次地反抗时,我更是把他的感受抛之脑后,一心只想着坚持自己的原则,维护自己的权威,陷入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之中,完全忘了上学本应该是他的事。
我也忘了,他已经六岁,他有自己的想法,又有力量,而我还当他是三岁的孩子,以为用打骂、威胁就能让他害怕退缩。
谁都不愿意受到任何人的控制或支配,越是逼他,他越要反抗。我能打骂、威胁他到什么时候?现在他只是用哭闹来反抗,等他再大一些呢,恐怕就要离家出走,甚至跟你对着打了吧?
如果当时我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他的想法,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提醒和等待,然后剩下的事就由他来决定,或许他自己就能调整好心态,按时去上学了呢?
退一万步想,就算他没有调整好,还是不想去上学, 那又怎么样呢?一天不上学造成的损失,难道比亲子关系的破坏还严重吗?
事实证明,他昨天真的是没有准备好,今天早上,我根本不用提醒,他就自己刷牙穿衣,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想到这,我开始重新仔细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地位。我一直以为我是尊重孩子,对孩子很民主的,但是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原来我也有独裁的一面,我也企图控制我的孩子,妄想他能够听我的话。
类似的权力之争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里,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这样不听话?
因为时代在变,社会文化也在发生剧变,越来越多父母开始重视教育,我们倡导给孩子爱和自由,在这样的民主氛围里,孩子们也越来越有主见,有力量,他们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容易屈服父母的强权,他们对大人强加的权威感到厌恶,不愿意受到控制和支配,他们急切地想通过反抗来展示自己的力量。
如果我们一再地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坏:父母通过各种方式显示自己的权力,然后孩子们向父母“宣战”,于是双方进入无休止的权力之争中。
最后的结果必定是,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强制和镇压都将失效,因为孩子们在斗争中灵活无比,他们才不会去想面子问题,或者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危险后果。就这样,家庭变成了战场,没有合作,没有和谐,只有怒气和争斗。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必须转换思想,适应新时代的孩子。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新角色应该是引领者,彻底打消我们是独裁者的想法,我们没有支配和控制孩子的权力。
我知道,面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这真的很难做到,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提醒自己:
“我真心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或者控制他们。我可以尝试书里的方法,但不能预设或强求孩子合作。孩子不能被强迫,只有我赢得他的心才能合作。孩子的恰当行为应该通过我的激励而不是强权来做出。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幽默感,促进他合作的意愿。”
正如《孩子,挑战》一书中所说,赢得孩子合作的最好办法是——退出冲突,让孩子没有对手或观众——既没有人需要他击败,也没有人可以用来逞威风,“让他的风,无帆可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