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了三个家庭的故事。
A家庭父母双方都是某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都是外资企业的高管,生有一女。女儿初升高时未能考取普通高中,于是去了一所国际学校,按部就班地去美国就读一所普通大学。女孩儿在美国读了七年,也没能毕业,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办了一个假文凭回到国内。
回国后又面临就业问题。她的父亲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她在一所计算机培训学校找到一份行政工作,没指望她赚钱,打算让她有个正经的工作。但是女孩在学校做了四个月就辞职回家了,原因是这份行政工作太拘束自己了,没有自由安排的时间。从那以后,女孩儿就一直呆在家里,吃穿用度必须是大品牌,跟父母之间有点意见分歧就跑到奶奶家住,做父母的想跟她深入交流都没机会。
B家庭父亲是吉林大学的研究生,现任本市一个有名的软件公司运营总监,母亲是一所高中的美术老师,两人育有一子。男孩现在法国一所大学学习油画,父亲说儿子已经在法国学习了十三年,到明年应该可以毕业了。
朋友问他怎么不督促一下儿子在国外的功课,他说督促也没用,学不好回来也得做父母的养着,这样在国外呆着只给他供应钱,不用看他每天呆在家里堵自己的心。然后他还说,学习了十四年应该学得扎实一些,但是肯定做不了自己的工作室,所以他还在为儿子明年回国后的工作发愁。
C家庭是个单亲家庭,父亲是本市某事业单位的局级领导。唯一的儿子就读本市一所有钱就能进的大学,但是因为在校期间违反学校的纪律规定,学校不予发放毕业证,于是办了个假证毕业。
毕业后通过熟人找到一份网络维护工作,期间认识并恋上了一位比自己大五岁并带着三岁女孩的单亲妈妈。做父亲的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于是托人帮儿子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借此拆散他们。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又恋上了一位大自己十二岁,并且还带着一个九岁女孩的单身母亲。父亲知道这件事时,儿子的恋人已经怀有身孕五个多月了,只能同意两人结婚了。
有时候我想,子女就是一只股票,父母就是那个炒股的人。握在手里的股票本来都是希望升值的,当看不到短期升值的希望时,于是改做长期投资,并且时刻做好补仓的准备。当这只股票一跌再跌时,父母亲索性卸载了交易软件,不管市场是熊市还是牛市,都想已经跌至如此了,还能跌到哪里去?因为终究不能把这只股票做清仓处理。
联想到前些日子,网上转发的一个五岁孩子简历:年阅读量500本,诗词积累量多达200首,精通钢琴和街舞,热爱运动,喜爱踢足球、游泳和围棋,喜欢涂鸦。这个孩子的父母亲都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上学时也是学霸两枚。这个没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他的父母打算让他未来去哪个星球发光发热呢?
身为父母亲的心界,真的是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其间盛装的都是对孩子的各种理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