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慢慢地找到了一点节奏

经过了前期的兵荒马乱,要学习要锻炼要工作要做饭要陪孩子,经常顾此失彼,内心冲突不断。

但今天晚上把孩子送上床,我突然觉得这样挺好。在没有班会的晚上,10:15前把孩子送上床,我回房间。哪怕只有30分钟时间,那这个宝贵的时间我也能用来看一会儿书。

学做饭的三星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用来看抖音,学做饭。尽管我发现看书时间已经大大缩减,但我知道只是暂时的,万事开头难,生活是动态的平衡,刚学做饭的日子肯定会多用时间,等到熟练后就会回归正常的节奏。只要坚持长期主义,长期读书,长期思考,长期做饭,长期锻炼,长期陪孩子,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中途的短暂“离开”,一点也不妨碍你你长期坚持的结果,并且更动态更灵动更弹性。

但是自己也要明白,不论时间怎么紧张,睡前都要看30分钟书。这是一份心的工作,你不刻意去练习心的敏感,是做不好咨询师的。

同时做事也不要拖拉,尽量第一时间去完成。比如孩子的作文修改,比如考勤更新等等。

早起读书,读书时要坐在床上读书,要去体验文字的美好,去思考;在她们分享时去准备早餐。

送完上学后锻炼,然后好好洗漱吃早餐,然后去学习一小时。这1小时可以看书可以写字可以写作。然后10点和大家一起读苏轼。11点到12:20间也学习,然后12:20和大家一起读书,这中间大家分享时我可以站起来做下天鹅臂。如果还有时间就听梁老师推荐的音乐,养性,然后带正念。

然后上午的工作结束。准备个简单但有营养的午餐,下楼去拿个快递或去超市买点晚上需要的食材,这主要是为了吃饭后的消化,然后睡一个小时午觉。起来后在4:30前还可以处理一些工作。然后:4:30—6点准备晚餐,6:05分吃饭。

晚上陪孩子,好好跟孩子说话,但要严格要求。比如做一样收一样,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帮助】他的心态而不是他【应该】的心态,非暴力沟通。

我发现其实我有时凶孩子真是为了凶而凶,明明可以好好说话达到的效果非要用骂他的方式,好像故意显摆我有权利对他发火似的。比如他今天作文的字不好,我可以直接说,这个字需要写得好一点,工整一点,你这样写是不行的。你重写。比如,黄渤,做事需要一样一样完成,做一样收拾一样,看现在桌子上什么东西都堆在一起,你收拾一下。我这样说,孩子肯定很爱听。我为什么要用骂他的方式呢?孩子明明心情很好,我见不得他心情好吗?

最近孩子晚上的心情都不错,这与他看动画片、只写25分钟作业,然后吃我做的美食有关吗?这样放学回家是轻松的,是愉快的。有玩有吃还可以写到作业。美食让孩子心情愉快。而不是又要吃饭,而是妈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这样孩子对吃就有了期待。

用心做饭吧,少年,这份用心,这份爱,孩子是能接受到的。

呀,把跑步忘了。跑步可以这样,不用天天跑。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是肯定要跑的,因为没有早读。那星期二到星期五如果不需要准备早餐,那就跑一场。这样一周跑三四场也是足够的。

加油吧,少女,向美好出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