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玩坏的名画,我选了郑板桥先生的《竹》,他是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的全才。据说他一生只画三个主题:兰、竹、石,而画竹更为大众所熟知。我依旧选用了黑、深灰两支软头水笔来表现竹子的远近,貌似我大中华风格的名画都少不了这两种颜色。在绘画时,其实我更偏向于“好色”,格外喜欢偏暖的色系,唯有在水墨画中,让我喜欢上了黑色,黑的恰到好处。
郑板桥这个名字,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笔名,或者网名,古代人起名字分好多种,什么字啊,号啊,“板桥”好像是他的“又号”,就是另一个网名的意思。咱们现在不是也有本名、网名、笔名,甚至有的人微信的网名和QQ的网名还不一样,大概古代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也许几百年以后,未来人看咱们现在的名字也会感觉很有趣呢!
郑板桥的原名叫郑燮,燮,xiè,读“谢”,说实话,不查我也不认识,之前查过一次,早就忘记了,用的太少了,见的太少了,估计会有少数的人文墨客认识这个字。经查,它有调和之意,突然我觉得这个名字寓意很好,不过咱们普通人只记得郑板桥已然不错了。
第一次画竹的过程中,似乎找到了一点画竹节和叶的感觉,特别是竹节的停顿感,以及竹叶“刷”出的瞬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乐趣,刷刷刷,刷刷刷,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朋友看了画说:你画的竹子“肥施大了”。我心想:那就让熊猫多吃点吧!很是有趣。
我对竹,有着强烈的好感。记得去扬州旅行时,游玩“何园”,看到园后有一大片“竹林”,美如仙境。那天游客很少,一阵风吹过,只听竹叶响动,如微微的海浪喃喃细语,妙不可言。与爱人牵手漫步,互不言语,唯有竹海作伴,不忍离去。今天一边画郑板桥的竹,突然想起那日那景,偶得两句题记,赶紧记录在画作的右上角,写道:仙山四海漫游,是行;隐居竹林听涛,是境。
现在献上郑板桥的《竹》原画,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自行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