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推荐下找了这部老电影来看,其实这只是一部平平凡凡的电影,没有什么一波三折,更没有什么高潮可言。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带来的震撼力却是不容小觑的。
一幅幅湘西风景画在眼前切换,长满了绿绿的树的一重重山,看起来清澈又清凉的河水,一座座石块垒成的桥,一条条蜿蜒的青石板路,一间间低矮的青石瓦房,一条条长满青苔的青石小巷。这些都像是一张张画在眼前铺开,还有画中的人,上山干活的姑娘们,还有满是汗水水的脸上那种笑容,淳朴而没有杂质。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儿子和父亲走一条山里的邮路给山里的人们送信的故事,在故事的开头就交代了,儿子是接下了父亲的邮递员的工作,父亲之所以会和他一起上路是放心不下。电影对此的处理很成功,它并没有直接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不放心,而是通过里面的大黄狗来进行表现。大黄狗不愿意和初次出门送信的儿子一起走,赖在父亲身边,其实大黄狗是懂父亲的,因此父亲便和儿子一起上路。
这对父子和很多父子不太一样,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在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故事的慢慢展开,观者也慢慢知道了由于父亲常年在外,两个人很少在一起,对于对方很多事情是不了解的。父亲到底是父亲,他一直走在身后提醒着自己的儿子,儿子一直都是以我知道来回答,觉得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懂。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自己。其实我的父亲很多时候也会给我这样的提醒,但是我总是显得很不耐烦,我觉得他拿我当小孩子看待,丝毫没有察觉到一个父亲的心态。
里面儿子背着父亲过河,后来两个人在河边烤火谈话,可以说是两个人关系的转折点。儿子开始了解父亲并不是不爱不关心他和母亲,而父亲也了解了一些儿子小时候那些他没有参与过的事情。
电影里表现父子两终于没有间隙了,应该是那一幕父亲躺在熟睡的儿子的声旁,儿子靠着他,一条腿搁在父亲的腿上,那一刻父亲笑了,是由心而生的。
除了这样的父子之情,引起我思考的还有电影里那句“人生活在山里就像脚合适自己的鞋”。那些在这样的山水里长大的人,他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和这一切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了。我不由想到了自己,我一直以来都在求学,潜移默化里有一种意识,我学习是为了到一个更为发达的地方去过更好的生活,至于我的家乡我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老一辈人对于我的这种想法很不赞同,甚至在有的时候看见我对家乡表露出来的一种不喜会不悦。我现在似乎能体会一点其中的滋味了。
在故事的一开头,就交代了儿子愿意接替父亲的工作,是因为他想做一个国家干部,想要别人的尊重。事情一开始就脱离了他的预计。来到第一个村庄,他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热烈的欢迎,反而没有什么人来接待他。走在邮路上,他体会了父亲这些年以来的艰辛,他为父亲而不平。的确,我想放在今天应该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可是慢慢地儿子在和那些淳朴的山里人的相处之后他也明白了父亲这份工作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名利等等,只是为了那群淳朴的人,是随着自己的心。
这种态度让我反思,很多时候做事的时候我们都会首先去衡量利弊,觉得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绝对不做。只看结果,很容易走向迷失。因为过程是不可预料的,这种被忽略不计的过程或许带给我们的是更大的冲击。
电影的始终伴随着音乐,那音乐里透出来的是一种哀愁,是在这样的时代下,那个淳朴的世界前途的忧愁。我觉得作为自身也是需要这种忧愁来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