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当时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感叹到:“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我上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这封信,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也许是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印象不怎么深刻,甚至内容也很快就忘却了。今天,无意之间又翻出到这封信,在不是青年的时代去体会青年,颇有几分感慨。
人生的路本来就不是单向道,忽而陡然变窄,忽而豁然开朗,忽而急转直下,忽而直冲山霄。艰难处往往就在青年。离开校园,告别课本,人生的万花筒让人目眩神迷。社会的大书不再有标准的答案,却每天都是大考。判卷的红笔批在心里,让你懊恼到刻骨铭心。打不着火、加不上油,青春的赛车随时可能抛锚。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囧,就会垂头丧气。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信念:路的那头还有诗和远方,我们就不至于被生活的苟且所击倒。
记得我在北京购房的时候,交完首付款,兜里只有50块钱。因为是个老破小房子,房间脏乱不堪,我们也没有钱再请保洁,自己一点一点地清理,从早到黑,整整干了一个周末。和过去租房相比,不敢吃,不敢花,消费水准直线下降。转眼5年过去了,房贷压力在减轻,生活质量在提高,付出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当然有很多人喊着金汤匙不必奋斗,但他们也体会不到苦尽甘来的幸福。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挫折有时也是当头棒喝,避免更多的错误。看恋人不准,还好,没有结婚。工作失误,还好,还有领导顶着。青年是容易犯错的年龄,因为他的阅历和才能还在完善的阶段。青年也是犯得起错的年龄,还有改正和进步的广阔空间。辩证看待错误,有利于走出思想的迷团。正确看待错误,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自己。切莫以挫折来否定人生,空留叹息。
我看到潘晓的作者之一黄晓霞30年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尽管慨叹生活不易,她依然活的很坚强,更难得的是,她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些许理想。虽然不一定赞同她的观点,但我很赞赏她思考生活的勇气。磨难是最好的财富,它让我们的父辈变得更加忍韧。同为青年,我们似乎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尽管我们每天都在手机上喝了好多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