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大家好,“传统文化小讲堂”第一讲和大家见面了!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周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文经典,分享传统文化智慧。
这次课,就让我们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寓言故事讲起吧——“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的故事同学们从小就知道,可是文言文版的《鹬蚌相争》,你读过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鹬蚌(yù bàng)相争(选自《战国策》)
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同学们,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我们的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文章大多数是用文言文写的。如果能读懂文言文,我们就能够和古代的先贤对话,掌握了一把可以开启传统文化智慧的钥匙。
文言文——虽然我们以前很少见到——理解起来并不难,就说这篇《鹬蚌相争》吧,凭着我们对故事的了解,你是不是已经大致猜出了每句话的意思?
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懒洋洋地晒太阳,突然,一只长嘴巴的鹬鸟飞过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一下子夹住了鹬的嘴,这里的“喙”字,指的就是鹬鸟的嘴。
鹬鸟赌气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被干死了!”
河蚌也不甘示弱,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被饿死了!”
它们俩谁也不肯后退一步先放开对方,结果一个路过的渔夫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俩一起捉住了,文章中的“禽”,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擒”,是捉住的意思。
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读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大家不妨伸出自己的两只小手——一只手扮演鹬,一只手扮演蚌,一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一边来读;也可以像视频中的两位同学一样,好朋友合作着来读这篇文言文。相信,你一定能享受到阅读文言文的乐趣!
【这里计划是要插入一个小视频:一个孩子用手比划成剪刀的样子,代表“鹬”;另一个孩子用手比作“蚌壳”的样子,一边玩一边读】
怎么样?你会读了吗?愿不愿意把它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呢?
《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其实在《战国策》里还记载了一个它相似的故事——
犬兔俱毙(bì)(选自《战国策》)
韩子卢逐(zhú)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pí),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shàn)其功。
文章的大意是说:韩子卢是当时最能跑的狗,东郭逡是当时最矫捷的兔子。一天,韩子卢想要捉住东郭逡,追着它绕着山跑了三圈,翻山越岭跑了五次。兔子在前面跑得精疲力竭,狗在后面也追得呼哧带喘,最后都被活活累死了。这时恰巧有个种田的人路过,没有耗费一丝力气就抓住了它们。
两个故事是不是很像?同样都是因为彼此争斗,互不相让,最后导致两败俱伤、“渔人”得利。
在我们读《犬兔俱毙》这个故事时,不妨打开脑洞,想象一下:在“韩子卢逐东郭逡”的过程中,韩子卢会对东郭逡说些什么呢?东郭逡又会对韩子卢说些什么呢?
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写的吧——
李佳旭同学写道:
韩子卢曰:“你跑得可真慢,你看,我多快!”
东郭逡曰:“谁跑得慢,我看你才跑得慢!”
好厉害的小狗和小兔呀!还有些同学把《鹬蚌相争》中的对话进行了迁移和转化,写出了文言文版的犬兔对话——
赵子毅同学写道:
东郭逡曰:“今日不喝,明日不喝,即有死犬!”
景子涵同学写道:
韩子卢曰:“今日不放,明日不放,即有死兔!”
东郭逡曰:“今日不停,明日不停,即有废犬!”
任晨睿同学写道:
东郭逡曰:“今日不停,明日不停,汝不罢也罢!”
看,我们就这样自自然然地尝试着运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这一讲结束之前,我们再为同学们开一个“脑洞”——
在甲骨文中,“犬”、“兔”两个字都是象形字,我们的先民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犬”和“兔”的形象,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运用古文字的造型来画一画《犬兔俱毙》这个故事呢?当然,在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用上以前我们接触过的其他古文字,比如“日”啦、“月”啦、“山”啦、“水”啦……让画面更丰富、更生动!
下面是几位同学创作的甲骨文画《犬兔俱毙》,请大家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