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小豆包的小学生活已经步入正轨,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和我分享她在学校里的生活。开心的、生气的、喜悦的、倒霉的……
妈妈,我不喜欢***
小朋友的世界单纯又真实,所以他们开心或不开心、喜欢或不喜欢都表达的很直接、很干脆,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某日,接齐小妞放学回家。
她很生气的和我说:妈妈,我最不喜欢我们班的***(名字我是真忘了,不过是谁也并不重要)
我很认真的看着她:“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她依然有点气愤的说:“早晨我到教室把书包放到后面的椅子上,准备回座位的时候***用手挡着不让我过去”
我接着问:“然后呢?”
她的气愤又上升了一些:“我说***请让我过去,然后她把手拿开,我走过去的时候,她在后面推了我”
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一定特别的生气”
她似乎好一点了说:“恩,我打算告诉老师的,但是后来我还是没告诉老师。我想虽然她伤害了我,但是老师已经总是说她了,我就先不告诉老师了。”(此处她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大概猜测是她原本想去老师那里“告状”,但是她最后没去。至于她为什么没去,我不知道,也不打算问)
我说:“恩,那以后再发生,你有解决办法吗?”
她说:“妈妈,我想我下次可以不从那里经过,我从另外一组绕过去就可以了”
我说:“恩,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你可以试试”
一段简短的对话之后,孩子的脸上恢复了笑容,我听到了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更听到了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我们结束对话,孩子不开心的情绪也化解了。整个对话过程,我并没有对事件里的人或物给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告诉齐小妞应该怎么做,只是认真的倾听。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孩子的小社会里时常会发生。作为家长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当然,不一样的引导和教育必定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为人父母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但是作为孩子是更希望父母关心自己的感受。而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并且,我认为倾听就够了。
通常孩子在和我们描述事情或者表达感受的时候,成年人都会急于打断,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的做好教育工作。我们着急给事情/人下定论、着急给孩子出主意,着急告诉孩子结果……我们所有的不倾听和着急说,都是在封闭通往童心的路。
所以,请学着倾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