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 me who you love,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我有一个朋友G,每次聚会都总是被吐槽为什么还不找个男朋友。G除了身高有点硬伤外,其他都很不错,综合起来也有7分的水平。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女人,不,应该说是女孩,在26年的人生经历里,完全没有谈过一场恋爱。
G不是没有人追,相反,从小到大追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暗恋了四五年的都大有人在。只是对于她来说,仿佛下“在一起”的这个决定,比在脖子上割出几道血痕还要困难。
亲密关系·恐惧
跟G一样的人,其实很多,这是一群不敢建立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的人。
他们不喜欢肢体接触,渴望谈恋爱却一直把喜欢自己的人推开、或者宣称自己只约会上床,但绝不谈恋爱。他们立了一面心墙,把所有想和他们亲近的人,都挡在外面。
“别人进,他们就退。”
有的人会说,这是一种“亲密关系恐惧症”。但是为了避免“过度诊断”,我这里只说这是一种“亲密关系恐惧”。
恐惧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恐惧身体或心理上的亲密。
恐惧亲密关系的人,并非不能正常社交,相反,部分的人还很擅长社交,很受人欢迎。他们愿意接受情感上的暧昧,却不愿意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一旦他人想要继续有更深一步的接触,他们就会立刻抗拒,果断跟对方分离。
之前看过一份报告,说大约有17%的成年人存在亲密关系恐惧的问题。为什么看起来很平常的亲近和恋爱,对于亲密关系恐惧者而言,会变成了仿佛无法跨越的事情呢?
不恋爱好像也挺好的
前段时间有个特别流行的梗:为什么要谈恋爱,是酒不好喝,还是手机不好玩?
Anyway,酒和手机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谈不谈恋爱。
不谈恋爱的话,不用每天花心思讨好另一半,也无需容忍那些小毛病和坏习惯,自由自在,周末可以很好地放飞自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最重要的,不用时刻顾虑对方的感受,不用顾虑TA有没有跟别人暧昧出轨,也不用患得患失担心TA爱不爱你。
人都喜欢熟悉,因为熟悉的状态会让人倍感舒适。这是一种平衡,一旦适应了这种平衡的话,就不会轻易去打破这样的生活方式。毕竟谈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一个陌生人突然走进你的生活,知道你的隐私,这其实是一种压力。
不过对于“亲密关系恐惧”的人来说,除了不想改变习惯以外,更多的或许是害怕“靠得越近,伤害越深。”
还记得小时候你是怎么跟父母相处的吗?有没有发生过你尝试跟父母亲近,却被父母拒绝和忽略,甚至责骂你亲近的行为?
类似于“这么大了还要爸爸抱,不害臊吗”这种充满“羞耻感”的责备,会让儿童感到挫败。本来是想尝试亲密关系带来的甜头,结果受到的却是惩罚和伤害,这种经验会让儿童觉得“保护自己不受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靠得太近,因为靠得太近伤害越大”。
这种童年“阴影”,会让“亲密关系恐惧“者跟如今建立亲密关系联系起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建立总是“失败的”(Never work out),也因此有的人甚至就不打算再尝试和人接触。
而且这里面还会有个“怪圈”,就算真的建立了亲密关系,对方对自己已经很好了,但他们依然会怀疑,不断去“zuo”,不断去怀疑和挑衅。他们会不断做出破坏关系的事,直到对方离开,从而再次验证自己那句“越靠近就越会受到伤害”是对的。
所以,在这种逻辑下,很多“亲密关系恐惧”者会选择不靠近。既然越靠近越会受到伤害,那么不要靠得太近就好了。毕竟越了解一个人,也就会知道越多缺点,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负性情绪。
而或许,正是因为“恐惧关系恐惧”者越喜欢你,才越不敢靠近,因为“不走近,也就不会失去了”。
那怎么样才能谈恋爱?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当然是,找个咨询师或者治疗师,跟你一起进行早期童年创伤的探索。因为大部分的创伤,都会“隐藏”(否认和回避)起来,只给你留下观念。例如亲密关系的创伤,给你留下的观念就是“越靠近就越受到伤害”。
所以当你能够潜意识意识化之后,你会缓解不少。
当然,其实最重要还是靠自己去感悟,这里就四个字“顺其自然”。或许某一天,某件事能够给你触动,让你觉得“两个人真的比一个人好”。
“Tell me who you love,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