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话同其他国家的神话相比,有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之处。我国的神话故事,带有很浓的劳动色彩,神话中歌颂的神或者是英雄,几乎都和劳动有关联,举几个例子: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尝百草的神农,教民稼穑的农耕始祖后稷,治理洪水的鲧禹父子,亲自在历山种田、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器的舜等。高尔基曾经说过的:“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人们的教师和同事。”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神话再合适不过。中国神话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神话中的那些被歌颂的神和英雄身上,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战斗,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精神。
鲧经历千辛万苦,盗来了息壤,最后治水失败,他被天帝处死在羽山,死了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他的儿子禹继续完成他治水的功业,读到这里令人为之动容,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虽然他的治水的事业失败了,但他身上具备的坚韧、不放弃的精神,历经万古依然闪耀。《庄子•养生主》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精神吧。鲧的儿子禹继承他的意志继续治水,在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舍弃小我奉献于大我的精神,比起他的父亲也是不遑多让。炎帝的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化为一种名叫精卫的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刑天与天帝争斗,被斩断了头颅,“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左手执盾,右手持斧,仍在原地挥舞。后羿为了解救受金乌困扰的苍生,不惜得罪天帝,毅然射杀天帝的九个儿子。这些英雄、大神身上的勇敢坚韧的精神,多么的鼓舞人心!
《列子》中记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了要搬去阻挡在他家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愚公同他的儿子、孙子行动起来,要将这两座山搬走,他的邻居智叟嘲笑他愚蠢,认为他到死也难移动两座山,劝他不要做无用功,他回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竟让智叟无话可说了,令智叟语塞不是别的,而是愚公身上萦绕的信念,一种在他人看来不可为时,依然奋斗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神话区别于其他神话体系的一点。综而言之,鲧、禹、羿也罢,精卫、夸父、刑天也罢,抑或是后来的愚公,他们的形象就是我国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英雄人民最生动的概括,中国的神话故事,蕴含的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