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35岁,替大家试过了,回老家不是退路,是绝路》。
文章里说到,小县城的熟人社会,小县城的高消费低收入现状。我突然有一丝庆幸,我是属于“生在罗马”的那群人之一,虽然这样说有点夸耀的成分,但是,我的的确确师从一个地级市来到了县级市的人。可能由于自身条件不够好,以我的条件,在我的老家,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至少,我去不了什么“大厂”上班,而今,我却在小县城的一家上市公司供职了四年。这换做以前,是想都不会想的,在我来到这家公司之前,我没有一份工作是超过3年的,因为就业机会多,一旦在某家公司干的不开心了,我便会任性的选择辞职另找,而运气好的是,我通常会在3个月内找到新的工作,并且吃住都有爸妈照顾,一点都不用担心会风餐露宿。
直到我结婚来到了小县城,一开始抱着对婚姻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在经历了结婚生子甚至离婚后,我依旧选择留在这里,并不是这份工作很好,而是我在这个县城里有了离不开的羁绊。好像女性在生育之后,会自然而然的被亲情所控制,那些离婚净身出户不要孩子的妈妈们也会常常被人所诟病。可是谁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谁都可以放弃些什么,不是么?
当然,我也没必要非要世人都来认同我的观念,也或许是我在小县城呆的久了,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只见识到了这里的人的办事风格,错误的把它们放大到,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在小城最大的孤独来自于观念不和,确实,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一点农民思维的我,在这里,一开始是寸步难行的。我习惯于用我自己一套“公平、公正”的思维去和人打交道,却忘记了,熟人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脉,没有人脉,就要自己去建立人脉关系,用时间、精力、金钱去交换,去建立。所以我至今都还在被人说着“没有情商,不会社交”,但那又如何呢?我好像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了。
近来,他总和我讲育儿方面的无奈可痛苦,我其实很想和他讲,你现在所承受的一切,不就是我这几年来所经受的么?被当面否定的育儿理念,被强行隔开的亲子关系,被轻视的“母亲”的身份……对于这些,我早已经木然了,我早已经习惯了远远看着他,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着我的崽。而你,不过是在重新走着我走过的路罢了,谈不上幸灾乐祸,只觉得“活该”。我早已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只是面对崽崽“妈妈你早点回家”的请求,总狠不下心来离开他,等他再长大些,我再考虑搬出去吧。
对爱过的人,似乎是恨不起来的,对他也是矛盾的心情,有心疼,也有幸灾乐祸,有期待,也有失望。很多,也很复杂,我多么想对一个人 有着纯粹的感情啊,可是,人就是这样复杂的,说不清的,很多很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才组成了如此矛盾的我。
过了很多年,我觉得我依旧不喜欢我的职业,不喜欢自己做一名会计。我拎不清借贷方,不喜欢算税务的数据,也无心研究期末成本的数据,甚至是简单的贷款统计,我都会觉得头疼至极。好像天生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啊,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我的数学就很难,学的很艰难。到现在还记得,应该是初一的时候,等式左右边互调要变正负号这个原理,我都理解不了,其实到现在也理解不了,只是靠“背”记下来了。
“可惜爱不是忍着眼泪留着情书”,今天耳机里传来这首老歌,整个人被拉回到小时候,躲在妈妈怀里听流行音乐。说实话,我很想把妈妈给我的那种爱,这样传达给我的孩子。只是我想仅仅是我想,我一直觉得孩子和我有些隔阂,不敢靠得很近。
当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未建立的时候,就如在迷雾中找出路,迷茫和慌张是唯一的感觉,但不要怕,也不要急,慢慢来,一定会找到新的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