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的课程都比较小众,上星期的评弹博物馆,一开始只有北京有谐趣老师报名,后来加了梁ruyan 老师。
梁老师问我这样的公益课开不开?我说,即使只有一位学友报名,我也开。
幸好,后来又有几位学友加入,总共七位学友,走读还是蛮像样的。
准备评弹博物馆,我买了一百多本相关书籍,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半,踩点很多次,写成讲稿反复琢磨,却只开一次课,实在是很可惜。
当然,我是不后悔的,所有读的书、整理的资料,都是我的财富,原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在备课过程中,都得到了解答,各种的恍然大悟,很爽的感觉!
说到“爽”字,想起“混子曰”中说,我们考了第一,只会说“真爽”,人家孟郊就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会心一笑,淋漓尽致的感觉被古人说尽了。
最近每周的诗词课,都要读很多书,绞尽脑汁选诗选切入角度,最好还要有趣一点,然后做PPT ,然后写讲稿。
还要担心报名人数不够开不出课来。室内课跟走读博物馆不一样,室内课是要付租场费的,报名满5人,刚够付租场费。所以,我以前总说即使一人报名,我也开!这个承诺,室内课是做不到的。
幸亏我有一批全力支持我的学友,只要时间允许,他们每次都会来捧我的场,所以,每周六晚上的诗词课都能开出来!感动。
即使能开出来,也只是一场,用尽全力备好了,只上一次就结束,很可惜。梁老师也非常抱歉,但是我能开出一次课来已经很知足了。
至于收获,备课过程中的所得已经足够我满意了。每天一刻不停地投入学习中,也是因为有这份压力,有学友的陪伴和支持,才能坚持。
如果没有这样的动力,我估计我会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红楼梦》朗读,还有网络小说中去。
虽然说开卷有益,毕竟认真读几本文史专注,收获肯定比读闲情小说大得多得多。
下一周,我只有一节室内课《刘禹锡与苏州》,虽然课还没完全备好,但我预感到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刘禹锡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诗人。
下面的课表是7月25号开始的,其实本周三,也就是后天,我有一节“苏州名人馆”的走读,虽然有走过的学友很多,但我还是希望讲出些以前没讲过的内容,比如名人馆所在区域的历史渊源,比如馆内最近的特展吴大澂的故事。
如果你参加周三上午的名人馆走读,我会奉送下午在美术馆二楼的杨嘉墀院士特展的公益走读。
后天有时间来捧场的朋友,请找董笑新老师报名哦!
说错了,本周的名人馆是周四上午,我错记成周三了。今天在相城区文化馆听余嘉老师讲座时,梁ruyan 老师告诉我她已经报名了周四名人馆走读,我才知道是周四,之前一直以为是周三,刚刚写朋友圈时脑子一晃又糊涂地记回到周三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周四上午我的名人馆走读!本周四上午我的名人馆走读!本周四上午我的名人馆走读!奉送下午杨嘉墀院士特展公益走读![玫瑰][玫瑰][玫瑰]
看我这糊涂人,以为是转的下周课程,其实还是本周课,下周课程还在修改中,马上发布。对的,本周我是周四的名人馆和周六晚上的《白居易与苏州》,我会讲讲白居易的痴情故事和他的“渣”故事。
名人馆走读既然在周四,那我重新备课,就讲讲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的苏州最牛名人姚广孝(1335-1418)的故事?一定好听的,你要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