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很多朋友同学都迎来了喜事,衷心祝贺。他们毕业之后完成了很多事——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就像把一路上大大小小的boss击倒通关,营救了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果我把难度调到了easy,也许今天我也是秒杀boss通关、羡煞旁人的人生赢家;却偏偏选了hard模式,做好了步履维艰的心理准备,和生活打一场硬仗。
但我逐渐发现,其实不需要和生活打“硬”仗,无论我打算怎样过,生活总是会包容,从来没有绑架我们的意思,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绑架了自己。
1.被“传统”绑架的人
前段时间,我祝贺我的好朋友喜提一辆杰德,他反而有点失落。他说:“要是当时买思域就好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杰德没有思域开得爽。”
我就很好奇:“那不是当然的吗,怎么买杰德去了?”
他很懊恼地说:“家人都说以后一家人出行方便,要买就买杰德啊。结果到现在都只是自己通勤用,早知道就买思域了。”
他买车本就为了上班代步,难道不知道大多数情况仅仅是自己使用吗?他绝对是知道的。虽然我不是很懂车,但我觉得从自己的需求出发(驾驶的舒适度和汽车的颜值),选择思域应该会更好。但传统的家人认为买车就“应该”买——能装下全家人的家用车·杰德。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马自达的昂克塞拉,哪天家人组队出行,打辆车不就得了?大不了临时租辆车,也总比每天独自开着杰德强。“传统”做的决定,要自己来埋单,结果受苦的也只有自己。何苦呢?
传统还认为,男人结婚应该带房带车,女人婚后应该生儿育女、勤俭持家,“该”有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两个人结婚变成两家人结婚,甚至因为这些“该”有的东西闹翻,你说活不活“该”?
传统处处在支配我们的行为,例如在公车上看到老人,你就会让座。可是,如果当时你刚从医院看完病,拖着羸弱之躯,你该让座吗?
有一些人没有思考过让座的原因,盲目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直接就让座了,除了自己辛苦点,其他啥事都不会发生;
有一些人心里不甘,他判断是否让座的根据是哪位身体更虚弱,此时他比老人更弱,如果忠于内心,他不会让座。但车上各位传统的乘客向他投放鄙夷的目光,他无奈就范……
传统的中国人都不会知道,在外国没有盲目让座的氛围,反而倡导老年人多点站立和行走,能坐着就不躺着,能站着就不坐着,会让他们更加健康和长寿。传统,正在剥夺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权利。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死死地守护传统吗?
2.被“别人”绑架的人
传统让我考上了该上的大学,我在整个暑假都在思考——如何在大学活出个性真自我。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却活得跟别人一模一样了。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一定会为这件事找一个理由;当你做了一个选择,一定会寻找很多的证据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有时候这个证据或理由,也仅仅是——别人都在这么做。
别人都在玩游戏,我玩游戏有错吗?更何况我想都没想过大学玩游戏是否有问题,从始至终都坚信自己应该玩游戏,不然还真去学那些别人都不去学的课本吗?
我要是天天去读书,别人都会把我当成疯子。没有人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比起相信自己,我们更相信别人。最终,我们都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看到同学们围起来三国杀,你也放下了手中的练习册;看到朋友们考公务员,你也托亲朋戚友介绍一份政府工作;就算在路上看到几个路人抬起头来,你也跟着抬头看看,别人仰望的,是星空,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自己那茫茫然的人生而已。
3.被“自己”绑架的人
还记得那天,老师和父母都说:初中女生成绩比较好,高中男生成绩比较好。
还有:女生文科比较好,男生理科比较好。
我们作为学生都深信不疑,最后结果确实也是如此——初中成绩很好的女生在高中被成绩平平的男生超越,女生纷纷在高中选择了文科,而男生选择了理科。
这两句话已经成了代代相传、像是自然法则般存在的真理。但真正让这两句话成立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所想的那样,仅此而已。
人总会按自己主观的期望,作出对应的思想和行为,让实际与期望匹配。这叫做自证预言。
有实验跟踪过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代表智商接近),观察他们分别在初中高中、文科理科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其实没有什么差异。
不知道老师出于何种考虑,可能也只是听从上一辈的教导,不断向我们灌输:女生高中的成绩比男生差,以致于优秀的女生一旦上了高中,就不断暗示自己准备走下坡路。然后在一次偶然的落败时,结合老师的谆谆教导,从此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真理”就被验证了。
自证预言的可怕在于,自证从不自知,而且还在很多时候控制着我们本身。
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干脆不读了;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位姑娘,不争取就直接放弃了;觉得自己很平凡,就踏踏实实地接受安逸了……最后还庆幸自己没去读、没去追、没去闯,因为做了也白做,免得承担风险。
“一次尝试如果失败了,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我现在的样子而已。”失败了就一贫如洗,但我本就一贫如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只要我们提高自我期望值,就能从消极的自证预言中松绑,相信自己有潜力、有能力,一切事情也都化难为易了。
有时觉得自己很苦、生活对自己不公,其实都只是把自己放错了位置。及时调整对自己的期望,我们就是生活的主人。
4.摆脱枷锁,我就是我
今天,我在一线城市过得悠然自得,只因我不再受传统、别人和自己(后续称“他们”)的枷锁约束,“他们”总是以目前拥有的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全部。
三姑六婆常常向你的父母打听你的月薪,朋友打算劝服你走进政府单位,你也常常焦虑自己没有朋友圈过得好。可是“他们”有想过吗——当一个人变成了一座墓碑,生前拥有的财富,都将远去。
一想到这,我就摒弃了陈旧思想中对物质的追求,我可以不买房也不买车,不结婚也不生子,我甚至都不打算去做这些传统应该、别人都在做的计划。我期望我能为社会付出什么,而不是拥有什么,所以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 而或喜或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传统怎么看、别人怎么看,都让他们慢慢看个饱吧。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