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lla
所谓感情,其实也不过是“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
跟他在一起之后,我的书架上就多了一个小本子。“那些让我心动的瞬间”是这个本子扉页上的一句话。
顺数翻开,写的是恋爱里每一个我想要保留热度的magic moments,而倒数翻开,则是我想要跟那个人共同完成的to-do-list。
除了我,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个本子的存在。
在我敲下这些话之前。
当我从一个维持了蛮长时间的潇洒自如的状态切换到需要跟另外一个人维持亲密关系的时候,当我的感性和理性渐渐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我亟需面对的是如何跟他人好好相处,如何跟自己好好相处。
在好好地爱别人之前,我必须要好好爱自己。
所以这篇文,并不是完全出于一个恋爱脑的。
生活,不可能永远只有顺遂,日日是好日只是一个美好愿望。感情亦是,苦乐与共,悲喜交加,充满着复杂情绪的才是真实的生活和感情。
那天晚上,我跟妹妹在麦当劳吃着买一送一的蘸酱薯条,我一边在不自觉地揉着垫在餐盘上的那张纸,一边不着边际地说话。
直到被一句话打断:都不知道你在愁些什么。
是呀,我都不知道我在愁些什么。
在这个什么都有可能稍纵即逝的世界里,感情不过是很多人用完即弃的东西,所有的激情和热度很快就会在平淡的相处中消失殆尽,没有人可以担保那些让爱再也没有办法存在的鸡飞狗跳的事情不会发生。
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在爱情里原来积攒了无限的负能量。
这些负能量多到,多到我明明感觉对方也对自己有好感却偏偏给自己挖了无数的证据证明并没有这回事,多到我把自己喝得胡言乱语大喊“他都不喜欢我”,多到我删除对话框,屏蔽自己喜欢的人。
我发现,我的所谓的喜欢,原来是以一种隐忍的方式存在着。
在《铁马战车》的大结局里,姚瑶拆解了施马的密码,是这样一段话:
“寂寞是一道高墙,就算身体有数以十亿计的细胞陪伴,寂寞依然存在,挥之不去。我束手无策,又无能为力,唯有建了一座堡垒,用我数十亿的理性细胞,将寂寞重重锁住,又或者这样说,理性的我将感性的我杀死,寂寞才可以离开我。但是我期望有一天,你这个敌军出现,将一直封锁着我的高墙推到,用一种无坚不摧的武器,将包围着我的堡垒摧毁,这一种武器,人类称之为——爱。”
我对于爱情的憧憬,就像一只空的啤酒瓶,而现在,有人突然出现往里面一点点地为我添加爱。而那些被死死捆绑住的我,都被这个人一点点地温柔松绑,然后我终于可以抛掉从前那个硬邦邦的自己,抛掉一切逻辑条理规则,去到一个柔软懒散的状态。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爱情里不可能永远充满着甜蜜和欢愉。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有破碎,幻灭的时候。
在我跟身边的朋友说出“他就像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伴侣一样”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的潜意识也在默默地倒计时。倒数着这个人什么时候在我的心里挣脱那个所谓完美的枷锁,当两个人的相处渐渐卸下那层完美无瑕的粉红滤镜,我会怎样,我们会怎样?
当我们都开始不可避免地让对方感到不悦的时候,我开始不断在脑海里replay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的过程。
我想,我试图在寻找那个所谓“初心”。
但我不想去追问自己到底想要在这段关系中获得什么,因为我不想把原属于对自己的期待在某段关系发生转变之后就强加在别人身上。
或者这样说,有些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去计较得失对错,不需要去计算自己付出和得到了什么的。
特别是当我含着眼泪在对话框里敲下“其实我没有那么笃定自己被爱的”,却又把这句话逐个字逐个字删掉之后,我开始反省究竟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在前一段感情里出不来,仿佛在深井里挣扎多年,挣扎到自己都麻木了,然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伸进手来跟我说:“把手给我。”
我无比清晰地记得,在离开武哩喃的前一个晚上,我跟Margaret的对话。
她对我讲:“那个拉你出来的人真的很重要。”
是很重要的,但我也无比清楚,我不能够单方面将这个人当作是我的救赎。
没有人能够充当另外一个人的救赎。
然后我终于想明白,不是这个人单方面地把我从一片泥泞中拉扯出来,而是在那个时候我愿意摆脱这片泥泞,然后他把手伸向了我,对我说:“我们都不要回头了。”
我们都不是对方的救赎,我们只是恰巧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在对方面前,共同努力摆脱各自的那片泥泞,然后一起搀扶着往更明亮的地方前行的伙伴。
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刚刚好。
昨天看WhatYouNeed的推送,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如果自己也把自己当作一道伤口,一个破洞,就没有东西能够真正地拥抱到你。”
如果我坚持将前段感情的消极感受带到未来,我就永远也没有办法坚定地去相信自己被爱。如果我再敏感地放大每一个自己“不被爱”的细节,我就永远也没有办法去相信任何一个真实存在爱的瞬间。
其实无论是在处于哪种关系当中,试图改变对方都是一件极其困难同时也是不可取的事。但我们常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为什么他不这样,为什么他不那样?他没有做到某件事是不是就代表他不够爱我?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到,他做不到?
不要强求对方时刻将自己放在第一位,不要觉得伴侣就一定有义务委屈自己来迁就你。恋爱并没有所谓的通用法则,就算是适用于这个世界上99%的人的规律也不一定就百分百适用于你自己。你必须要与你的最佳伙伴一起,找到让双方都感到舒服的相处方式。
没有什么比得上“相处舒适”这四个字了,什么试探,推拉,套路都是顶累人的东西。
既然刚好在一个分岔路口遇到了这个人,既然在犹疑不决之后还是放心地将手伸过去,那就好好地并肩一起走想要走的路。
“不要再苦了,甜一点好不好?”
过去的我,总渴望在感情中获得“等价交换”。
如果我主动为对方做了什么,我就会开始期待对方会反过来主动为我做些什么。又或者是如果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就会感到非常挫败。
这样的失望我感受过很多遍,所以我一度很害怕,害怕自己会从此变得不愿意为爱的人花心思。
但是其实我一直很想成为那种血液里一直有热度的人,很想一直维持着愿意为身边的人花心思的状态。如果某一天,我变得不再愿意为爱的人花心思,我想我会觉得自己非常可悲。
后来,我不再着眼于自己能够在一段关系里得到或付出些什么。
我开始把某些期待放回在自己的身上,我慢慢觉得当我在为某个人花心思的时候,我不是单纯地为了把快乐给他,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给予自己快乐。
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对方是那个辅助我获得快乐的人。
就像是当我知道他要来广州之后,我在airbnb选民宿,搜索周边出名的美食,把每天的行程计划得满满当当的,细致到每一餐要吃什么,细致到记下哪里的牛杂,鱼蛋,糖水好评最多。
虽然碍于天气等等各种原因,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很多好吃的也没有吃,但我仍然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我已然获得最快乐的时刻。
之后的所有事情,都不过是锦上添花。
当我下班之后在Notori选男装拖鞋,选牙刷的时候;当我在把“广大青年”文化衫加入购物车之后,又把数量增至2的时候;当我在逛UR,突然觉得那件有“sense”的T恤一定很适合他,于是毫不犹豫放进购物袋里的时候。
我的周围又扬起了粉红气泡。
而在我出门上班之前在门上贴了最后一张“welcome back”的便利贴之后,无论那天的黄色暴雨有多么强烈,我的心情依然是极佳。
虽然每次分别,都是一件让人感觉挺难过的事情。
但是引用@数羊指南 的一段话:
“所能想到的异地感情,就是两人在不同时空却又盼着能共享视界。见到花想说给你听,见到鸟想说给你,见到空气也想说给你听。俗气又真切,‘想你’两个字也有了具象的画面。”
无论是爆炸想,疯狂想,还是超级无敌想,重点都不在那些狗屁不通,胡说八道的程度副词上,重点从来都在
“挂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