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女生,十二岁了,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出去玩儿了,她总是自己一个人去厕所,然后回到教室自己坐着,看书,写字,做手工,上课也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
还有个男生,也是不怎么和其他同学玩儿,开家长会,他妈妈来了,我问了他在家的情况,他妈妈说,他在家也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人看书,玩手机,看电视,村里广场上同龄的孩子都是跑着玩儿呢,他也不参与…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儿呢?其实,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唱能跳,性格开朗,活泼外向,但是总有那么多小孩儿喜欢独来独往,显得有点不合群儿。
做心理咨询时,接触了一个5岁的小姑娘,5岁的孩子,本来是天真、活泼、好动的年纪,可是这个小姑娘总是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看动画片儿,看电视剧,看绘本,很少出门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园里,她也总是自己坐在角落里面独自玩耍。老师给她妈妈打电话,说她好像有自闭症,不合群儿。她的妈妈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后来就托人找到了我,想让我跟孩子聊一聊。
其实小孩不合群,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可能和孩子先天的气质有关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展现出来了,有的孩子爱哭,有的孩子总是笑嘻嘻的;有的孩子爱动,有的却很安静;有的孩子生活很有规律,有的孩子却总是看似不正常,不按常理出牌……其实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把它通称为一个人的气质,从婴幼儿到成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独特行为模式与外界交往。
二、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
现在的家庭,孩子都比较少,有的家长就对孩子关注过度,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安排,而且还任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往往就让孩子失去了发展合群能力的机会,小孩子到了幼儿园,到了学校,因为他在家里事事依赖家长习惯了,所以,他不擅长社会交往,不知道该怎么和同龄的孩子进行相处,有时候就会产生矛盾,争吵,打架,所以慢慢的他就会被其他同学排斥和孤立。这样就会显得孩子不合群。
三、可能孩子与外界交往的环境太单一。
现在有很多的家长太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总担心孩子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产生矛盾,或者是会跟着其他小朋友染上坏习惯,又担心孩子太热了,或者是太冷了,天气不好了……不让孩子下楼,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天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吵闹了就给他一部手机,或者让孩子看电视,要么就让孩子和游戏机,绘画书为伴。
总之不希望孩子出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样就导致孩子缺乏正常的交往环境。而家里都是成年人,一家人都是事事处处让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欠缺社交技能,他不懂得谦让与合作,他也不会主动的去交朋友,所以就造成不合群的问题。
心理小百科:
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并根据这些液体混合比例中哪一种占优势,把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他们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教育的可塑性也很强,但是他们气质上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胆汁质:这种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但表里如一。
粘液质:这种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外露。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较慢,但很扎实,踏踏实实。这种人主动性较差。
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他们聪明而富于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胆小,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虽然踏实稳重,但却优柔寡断。
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孤独,甚至会出现焦虑,怨恨等负面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做为家长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引导孩子 :
一、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要积极的引导孩子,多和外界接触,让他去了解探索外部的世界,多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家长就耐心的陪伴着他,经常带他们到小区里去走一走,到公园里去玩一玩,让他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去游戏,一起去打闹,不要担心孩子会和小朋友闹矛盾,因为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他所要经历的。
二、改变自己大包大揽的教养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总是以孩子为中心,过分的去宠溺,事事代他包办。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预防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去关心他人,关注家庭每个人成员的感受,不要让孩子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把这个当成理所当然。
三、多带着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积极的引导孩子和同伴交往。
可以邀请朋友的孩子到家里做客,也可以带着孩子到朋友家去做客,为孩子创造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当孩子们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可以帮他们一起去分析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结交朋友,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与人相处才会无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