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到《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即便优秀如作者欧文·亚隆也总是的不到父母的肯定,长年累月下来他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无论多么的成功,内心的伤害却已然形成。
小时候,我们总是喜欢表现自己,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就开心的不得了,下一次就会更积极。相反,期望中的表扬没有了,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要是挨了批评,那以后就很少去主动做这件事情了,甚至会产生厌恶。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大家都喜欢被肯定、被需要,这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有个邻居家的小孩本身性子就慢,可妈妈偏偏是个急性子,每次孩子做事的时候妈妈很嫌弃,偶尔还会谩骂,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想做了,后来就什么也做不好了,长大后的处境可想而知。而小孩的妈妈却也是一肚子苦水,恨铁不成钢,很委屈。
诚然孩子年纪小,不会沟通;妈妈读书少,意识不到问题的核心,也不会沟通,反而会以自己成人的高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都痛苦。直到现在,落后地区的好多人仍然认为孩子的生命轨迹是已定的,吃饱,穿暖,接受教育,然后就接受所谓命运安排。看吧,这锅甩的一点都不含糊,当然这也不全是大人的错,但却是真真切切很悲哀的结果 。作者本人是成就不菲的精神科医生,也是在妈妈去世很久之后才发现症结所在的,更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呢。
被肯定是人们最根本的精神需求,所以,一定要给孩子正向的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同时,我也在自我检讨:我姑娘是特别爱说话、爱表现的人,受到表扬后整个人快要飘起来的感觉,就连我这个亲妈也会时不时的吐槽。她的概念里是全然没有“谦虚”这个词的,当然也会想到她长大以后有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显然,并不能打压她做事或者思考的积极性,相反还要给她足够的肯定,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肯定、鼓励孩子的哪一方面是最好的,孩子就会朝着阳光的方向去发展。
人生第一大事是生存问题,第二大事是教育问题,家长对孩子教科学有爱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所以去除那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夸奖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你也赞同我的观点,或者有更好建议和观点,可以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