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关于如何思考和决策的书,作者史蒂文·诺韦拉等,共31.7万字。
关于思考是一个非常困惑我的难题,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别人就能说出一种深刻的见解,我就做不到呢?
我就想找到这种思维背后的真相。看来只是用大脑想事情不等于思考,还需要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们如何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怀疑论的核心概念,一共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称之为“神经心理局限性”。包括导致大脑功能受限或出错的各种可能。
我们大脑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是转瞬即逝的,我们的记忆,就是我们对大脑的认知的总和。
这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并不会像时间轴那样保持清晰,这些记忆会互相扭曲纠缠在一起,进行组合,不断演变。
经过科学的研究和我们的记忆是可塑的。把大脑杂糅在一块的记忆,进行整理。
第二类工具称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元认知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思维判断的各种途径。
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指人们有时无法对自身能力做出正确评估,因此往往会自视过高。
知识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幻觉。
——丹尼尔·布尔斯廷
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指的是为先期带有情感投入的立场、理念或信念进行辩护的一种偏差性的心理过程。
第三类工具与科学有关,包括科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伪科学和否定主义的本质,以及什么情况下科学会误入歧途。
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它强调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自然法则。在自然法则的框架下,一切结果都必然有其自然的原因。
何谓科学知识?最简洁的概括方式应该是:天地万物绝非梦幻,它们是那么真实,触手可及。真实意味着确切存在。
“超自然现象”最合适的概括是:这是一种不在已知宇宙法则范围内的现象。这意味着它不必受到自然法则的限制,或者它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中止这些规律:这会产生难以用自然原因解释的结果。
所以说“第六感”是伪科学。
第四类工具会带你回顾过去,重新审视历史上那些经典的伪科学和欺骗行为,并引以为戒。
霍桑效应(the Hawthorne effect)又称为观察者效应,指的是对某人的观察会让被观察者改变其自身的行为,而这种人为的现象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
真实案例分析:聪明的汉斯,一匹会思考有人类智慧的马,最后谣言不攻自破。
还有就是靠磁性包治百病的谎言,比如磁手镯。还有一种立德治疗仪,通过磁力改变血压。当时的这种仪器的价钱挺贵的,主要是也不可能真的把血压治好,有人不信,买后坚持了一段时间,自己就不做理疗,把仪器扔到了一边。
用科学怀疑论的方法去看待问题,让我们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更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