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了,表妹一直恹恹的。
因为这个悲伤的消息——
周一的时候,王世荣老先生去世了。
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得在脑海中搜索一下——
哪个世荣先生?
嗯。
他们那代老艺术家就是这样:
只留作品不留名。
其实这些童年回忆哪个少得了他们——
包括摄影师王世荣老先生在内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家。
王参与创作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小蝌蚪找妈妈》(1961)《大闹天宫》(1961)《九色鹿》(1981)《舒克和贝塔》(1989)
看着他的讣告,表妹心里一时不是滋味。
介绍的那些动画,我都看过;每个故事,还清楚记得。
可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他的消息,竟然是以这种方式。
表妹是一名美影厂的忠实观众。
B站收藏夹,专门为它辟出一块天地,时时都会重温,但总想不起动笔写写它。
可能因为,每当我重刷《葫芦娃》,表哥便投来疑奇的目光,连亲戚家的小朋友也会笑。于是我也疑惑起来:难道我早已经过了看它们的年纪了?
也或许是觉得,这不值得说——
我是美影厂的忠实粉丝,谁又不是呢?
谁不曾被这个画面绊住玩耍的脚步、谁不曾被那些瑰丽而神秘的色彩吸引?
今天提起“国漫之光”这四个字,或许我们会想到《大圣归来》《大护法》甚至《大鱼海棠》……但心中总还有一块位置,是留给它。
在尘封的老摄影机和上万胶片中,有我们童年的梦
今天,借我们童年的梦来怀念王世荣老先生,或许最为恰当。
匠心
做动画的“老顽童”们怎么会真的老去?
没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童趣,我们的童年也要失色不少。
《大闹天宫》拍在特技捉急的年代。
金箍棒该如何发光?
摄影师想到:曝光、曝光、再曝光。
孙猴子的表情,如何活灵活现?
画师在自己桌前摆小镜子,一边挤眉弄眼,一边捉笔画就。
更不用说,当年制作时,导演特意请来“南猴王”郑法祥,每天带领大家学习京剧、舞棍子。
没有人是随便对付对付的——
孙悟空形象的设计者之一林文肖老师,在鹤发银鬓之年,舞棒神功随手就来。
当年下的功夫就非同一般。
定格动画《阿凡提》如何拍?
踏实的“笨”办法。
人偶做好,逐帧去拍,一个动作一个定格。
一个倒骑毛驴的动作,就要许多格。
其人、其物、其境,多有趣啊。
小时候这个小驴子,我真的很想要了。
片中的馕饼、水罐、烤肉串统统都想要、想要。
现在回想起来——
《阿凡提》辣么可爱,为何不出手办?!
小时候我们没想过——
那些异域特色的元素怎么琢磨出来的?
到当地去。
“拍哪个地方的片子,便去当地体验生活。”这是美影厂一贯的传统。
这是到新疆去体验生活的
你如果拍哪一个地方的片子
你一定要到当地去
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还要同劳动同生活
王世荣老师参与拍摄的另一部动画《九色鹿》,也是这么创作来的。
这么多年,表妹对《九色鹿》印象还是很深——
因为它的画风,和我看过的所有动画都不一样!
就是很奇异的感觉啊。
后来才知道——
这种奇异感,来源于敦煌神秘、瑰丽的壁画《鹿王本生图》。
它讲述了神鹿救人,却反被出卖,最终恶有恶报的故事。
其画风严峻劲拔,是莫高窟的瑰宝之一。
也正是动画《九色鹿》的创作灵感。
敦煌莫高窟 第257窟《鹿王本生图》
《九色鹿》的主创班底很雄厚:
钱家骏、戴铁郎导演,王世荣摄影,冯健男担当背景创作。
他们身负重任,带着团队沿丝绸之路从东到西,远涉敦煌采风。
这个重任就是:
在莫高窟待23天。
23天内,完成《九色鹿》所有场景的设计。
《九色鹿》是什么“长篇巨制”吗?
不。
整部动画时长只有24分钟。
24分钟,一个团队、23天。
放在今天,这样的时间、精力、成本简直难以想象。
这是负责动画背景的冯健男先生,临摹的21幅壁画、五大本速写、最终他为这个24分钟的动画,设计出了200余幅场景。
冯健男先生的临摹敦煌壁画飞天
而这,是最终呈现的精华。
《九色鹿》动画中最终呈现的“飞天”
现在提起那段日子,冯健男先生还直乐呵:
当年敦煌那边条件多艰苦呀,连基本的吃喝拉撒也成问题。
可是,只要筑梦的笔没停下,就是一件乐事。
生活非常艰苦
我们在敦煌莫高窟就待了23天
敦煌那边的水是硬水
喝了那个水要拉肚子
我拉肚子归拉肚子,还得赶路啊
我就把干毛巾塞到裤裆里
前进啊!
在那里临摹了21幅彩色壁画、画了5本速写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出去画速写
……
跳跃在冯健男先生眼角眉梢的那份喜悦,真叫人感慨。
这是真正的美术人啊!
仿佛身体的病痛、条件的艰苦、都被亲眼目睹敦煌壁画的震撼淡化了。
绘影
所以美影厂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过很多蜚声国际的绘画大师。
《天书奇谭》的造型设计,就出自柯明大师之手。
柯明何许人也?
陈丹青曾评价他:
常画美人、花草、江南小景、日常闲趣……而每成一画,众人俱皆叫好。
《天书奇谭》,从人物设计到分镜台本草稿都叫人拍案。
长大后回看《天书奇谭》。
表妹发现除了人物可爱,整部动画片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浓缩之笔。
仙山,有意境之美。
山水悠远、园林精巧,寺院禅意;
人间,讲烟火气息。
敛财的县太爷家中陈设是青石方砖、大理石条案、红木香几,上设青铜器、青花瓷、奇石兰草,还有一盆小多肉……
推窗而探,一剪折枝。
这日子过得,舒坦。
老狐妖作法时头顶的藻井,眼熟——
八成是团队集体去承德避暑山庄采风的成果。
还有瘸腿蓝狐狸偷鸡吃的街市。
是不是颇有《清明上河图》的淡雅细致?
这样高超的笔头功夫,才能叫我们咀嚼至今,余味不绝啊。
再如《大闹天宫》。
负责造型设计张光宇,也是响彻中外的大师。
这又是哪路神仙?
性狂。
喜用漫画,针砭时政。
潮人。
1932年就玩花式自拍。
艺高。
看他为 《大闹天宫》设计的手稿:
凌霄宝殿、水帘洞,奇幻瑰丽,恍如仙境。
人物设计,极具个性。
孙大圣的形象三易其稿,结结巴巴的土地老儿十分可爱。
奈何表妹再怎么枚举,也数不尽他才华的百分之一。
不如听听他迷弟团怎么说吧——
夏衍赞扬他:张光宇的艺术成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叶浅予呐喊:宣传张光宇,刻不容缓!
黄永玉拍腿大骂:当年张光宇的名字是我常念的经。他妈狗杂种真神人也!
陈丹青形容他:毕加索加城隍庙。(赞其结合西方、东方绘画精髓之意)
哪怕是今天被奉上神坛的宫崎骏、手冢治虫等,当年也奉他为偶像。
而另一位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也曾直言:
我受中国动画的影响颇深。
他于2013年所创作的《辉夜姬物语》就是明证。
这意境,看得出来吗?
他借鉴的正是上海美影厂的镇山法宝——
水墨动画。
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素材灵感来源于齐白石大师的画作:
茅盾看了这部影片也惊诧不已,他专门赋诗:
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
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
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
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
一首诗讲尽了中国水墨动画的至奇。
也至难。
水墨动画之所以珍贵,很大原因是制作工序太繁难。
水墨画的层次感,主要靠施墨的浓淡,所以动画也要分层渲染着色。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
仅仅是青蛙跳水这一个动作,胶片就有这么长:
创作难、极具审美、富有意境。
所以很多日本大师即使心向往之,远道来拜师,习得了技术。回去后也觉束手无策——
太繁琐、太困难。
只能隔岸赞叹:“真奇迹!”
水墨动画屹立于世界,也得亏当年美影厂不惜成本的巨大投入——
雄厚的制作班底、长期的时间成本、画师们对水墨片用心钻研。
除了特伟、钱家骏等老一辈动画大师,我们还应该记住的名字有,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这些老先生。
美影厂的动画,表妹每一部都爱可如果要讲最爱,还要数《哪吒闹海》
这是一部在从故事、人物、精神都完全折服我的动画,就像从心里长出来的。
这版《哪咤闹海》对于哪吒的塑造脱离了《封神演义》原著的桎梏。
呈现出的形象是:
一个可爱的、敢于反抗不公、极具悲壮色彩的少年英雄。
首先,人物设计同样几易其稿。
其实《哪咤》的班底保留了《大闹天宫》时期的骨干精英,所以两部作品风格有相似之处,比如动作设计和配乐,都大量运用了京剧元素。
但两部作品塑造的哪吒形象,却变化极大。
由一个胖乎乎福娃似的熊孩子,变成了一个男生女相、却又不失英气的男孩。
—— 嗯,是我最喜欢的那款小哥……弟弟了。
导演徐景达回忆这一形象的诞生:
张仃老师初稿一拿出来……真的眼睛一亮
但是哪吒形象更瘦一点、黑一点
后来我们就修改了一下
有点萌,有点白白胖胖的小可爱这种感觉
几经波折,才有了这版剑眉凤眼、白肉莲裙的藕霸形象。
(藕霸,哪咤粉丝对其昵称。藕做的、脾气火爆、是为“藕霸”)
藕霸作为阐教第三代中C位出道的小可爱,一出生就有师父驾鹤来送装备。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阐教师父,出了名的护短+富裕。于是哪吒很快get了乾坤圈、混天绫等神器,瞧给他打扮得多伶俐。
张仃大师原设计稿 与 影片最终定稿 对比
长大后的表妹依然醉心于哪吒片,看过的版本数不胜数。
可不得不说,美影厂的混天绫是我见过最漂亮的——
轻薄、飘逸,上绘金乌和月亮,闪闪晶亮。
大师们或许也觉得它有美感,片中哪咤的玩耍,活像是体操表演。而随着他轻盈的动作,混天绫空中拂动,帧数之高,动作之流畅,吊打30年后的许多ppt动画。
父亲在家焚香弹琴,白鹤在院中优雅闲步。
骑着小鹿的哪吒三太子,出了家门便是海。
他还是个孩子王,前呼后拥的,小伙伴们都愿意听他领导。
胖乎乎的管家,在身后呼唤,生怕他磕着碰着。
一切,都像是一个美梦。
然而梦总会醒……
梦醒的哪吒,没有等到他的小鹿送来的武器。
他小小身躯,立在风雨里,天地间。
手中只有一把剑,却不能用来捍卫,只能用来横在自己颈间。
尽管,美影厂这版故事,已经刻意淡化父子矛盾。
选择性略去李靖逼子自杀、并打碎哪吒金身害其无法肉身还阳、哪吒提枪追杀李靖、李靖靠宝塔保命的种种黑暗情节……
而将重点放在哪吒和四海龙王间的大冲突上。
但这个坐怀三年六个月,天生一千七百杀戒的孩子,也终将走上一个人到一尊神的祭坛。
美影厂对哪吒自刎这段的刻画,堪称神作。
不害臊地说:表妹现在看时,还会哭。
当四海龙王临下,八方水淹孤城。
哪吒眼顾周围,是叫嚣得意的龙王、哀痛怯怕的仆人、无奈袖手的父亲、哭号无助的婴儿、惊慌流离的百姓……
各人的反应,有恨有怜,却无一不在逼他捡起那把剑。
而背景紧张的鼓点,也像是密密麻麻的雨,砸进人心里,一切都给人一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这时,电影所反抗的已经不是四条作乱的妖龙,而是在由心发出呐喊。
这呐喊是画中人的,也来自于时人——
哪吒作为中国第一部宽银幕长篇动画,创作于十年浩劫之后。身心巨创后的创作者们,拾起希望,为人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浴火涅槃的英雄。
看看后来太乙师父输出的第二套装备。
不再是软性的混天绫,也不是套在小孩子脖上的乾坤圈,哪吒那时叫它金圈子。
而是真正尖锐的、燃烧着的火尖枪与风火轮。
哪吒的身量一夕之间变长了很多。
七岁的男孩哪吒,或许真的已经死了。重生的莲花,没有性别,他武装到牙齿,变成一个真正的战士。
比起早十年诞生《大闹天宫》的焕丽、风趣、浪漫、狂天啸地、意气风发。
《哪吒》在天真的童趣之下,更有一种悲情色彩。
我们现在常把一些经典的动画、影视剧,称为“时泪”,即时代的眼泪。
很美的一个形容。
然而对于美影厂,表妹却觉得,还可以加上另一个词:
“痛仰”。
痛苦的信仰。
说到这,很多熟悉摇滚的朋友,可能会想到痛仰乐队:
他们的logo,也正是由美影厂的《哪咤闹海》而来。
其实说来有趣。
表妹从小一直是属于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力争上游的好学生。可我最喜欢的三个神话人物:
孙悟空、哪吒、杨戬。
一个闹了天宫,一个搅了东海,一个劈了桃山,个顶个的反叛。
或许是因为自小管教得严。
更或许,因为寄托了一种心之所向而身不能达的情怀吧。
就像:
悟空饮尽琼浆玉液,醉倒在八卦炉旁。
爷爷种了一架会说话的葫芦,颜色顺序好难记。
蛋生脖子上的大饼看起来很香,多年后我都想尝尝。
舒克和贝塔发誓,要做有志气的老鼠!
黑猫警长和白鸽侦探可以结婚吗?
白猫班长的飞天摩艇我好想要!
追踪一只耳的子弹,竟然会拐弯?
螳螂姑娘繁殖后代,竟然要吃掉了她的丈夫!!!
——那样的世界真奇妙啊。
梦中的他还是他。
上天下海,少年英雄。
而现实的我们,已经不和他的年纪一般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