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停下来,在化竞的路上,儿子应该从昨天开始,进行全天的集训.这次是网上授课,聘请的是来自复旦大学的老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业内都知道的书——邢大本,好多考研人用到,我早已给孩子备好.
但是,儿子已经做出了决定:化竞之路到这儿吧.我和老公原以为他只是玩一玩,出于好奇,去听几节课而已.从儿子和唐老师谈话后的沮丧,儿子是有遗憾的,半年多的学习,已经学到了大学课程的有机化学,他已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这件事,从始到终,都是儿子自己去做,我们没有强迫,更多是鼓励.
开学初,学校陆续开设五大竞赛的课程,儿子把每一科都试听了,最后自己选中化学.当时,他还住宿,特意在晚睡前,用同学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商量这件事.我们就是鼓励,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即使没成功,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国庆节的后三天,学校要求竞赛生开始上课.那时候,我们还没住到学校附近,学样离家很远.儿子每天独自往返.别人还都在休假期,儿子已经上课.我还纳闷:要是让我提前上班,心里老不高兴.
这个学期每周都有三个晚自习去上化竞课.周六放学后也有.新年假期还有.就是放假后,儿子连续上了一周半天的课.
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坚持,没有半句怨言,还认识了不少大佬,交了好朋友.我觉得这是学习之外的收获.还有,他们都玩游戏,而且玩得还很厉害.这个是负面效应.
与其说是止步于化竞,不如说是当初就没打算走这条路.在这条很少有人走的路上,成功者不多,名落孙山者居多.要是拿不上国奖,从头开始,和其他同学一样裸考.
竞赛者能被清北复交选上,多是他们从初中就有打算,开始学习高中数学和物理.儿子没有这个优势;还有他们断课后的回归,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需要坚持!更需要毅力!儿子学习习惯还没走到这个层次.所以理性思考后,这条路就此止步.
在裸考与竞赛的抉择中,我们选择前者.半年来,没有阻止孩子,是想让他体会一下,好在高一课程不忙,有时间去体会.这个过程会对他产生影响,比我们的说教好很多!
确实如此,决定之后.老公说,从这件事吸取到的教训是最好的收获.儿子意味深长地说:"又好吃又不费劲的果子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