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过端午节,老婆去兰州出差,就与女儿一起过节了。剩下我和岳母一起在株洲过节,昨晚我二姐带着女儿、女婿和外孙,拿着水果和一粽子礼盒来给我岳母拜节。同时拿了5个她自己煮的茶蛋,说要我们尝一尝。
我说要得,这茶蛋是我妈生前在端午节必须要做的东东之一。这20多年来,总是听说过节没有气氛,没有内容。细一想,其实是我们建国以后的新女性,基本上都从心灵深处,扬弃了家庭。这应该是“五四”运动,因为打倒孔家店,留下的后遗症。当年北大教授钱玄同先生主张,要废除汉字,我至今有点明白了。如果是家庭都能够废除,文字也是可以废除的。
家庭必须要有家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中国文化中,是传女不传男的。我接触过的人,老爸走了,一点感觉都没有;老妈一走,我们就感觉到整个家都没有了!这就是家的凝聚力。
我们老家有句古话:“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这就是说的家庭凝聚力的,这家庭凝聚力的内容,是要靠形式所支撑的。在我的记忆中,这茶蛋就是其中之一。
有段时间,台湾总有教授说:“大陆是穷的连茶蛋都没有吃。”一下子,大陆很多人都很生气,其实吃没吃过茶蛋,只有我们的肚子知道。我从有记忆开始,只要是过端午节,就能够放开肚皮吃茶蛋。为什么想放开肚皮吃,因为一年,只有端午节这一天,老妈才会煮茶蛋。
老妈走后,其实门口的店子里天天有茶蛋卖,但索然无味。才知道,煮茶蛋,光有一颗赚钱的心是不行的。
这煮茶蛋,工艺挺复杂的。记得老妈首先是存蛋,那时候家里的蛋,基本上都是自家喂的鸡生的。先是在端午节前一晚,拿白水把蛋煮熟,老妈一早起来,把那一大锅鸡蛋用筷子一个个轻轻地敲蛮裂缝,再放茶叶、八角、香叶、食盐去煮,只要你一进屋,整个屋子里都飘荡着茶蛋浓郁的香味,让你体会到浓郁的妈妈味。
岳母要我给二姐一家泡茶喝,我说有“农夫山泉”的水,要喝自己拿,冰巴里还有冰的。
岳母忙着在家里找东西给二姐回礼,她说这过节来了,绝对不能让二姐一家空手回去。
老妈在时常说,“人情是把锯,有来就有去”。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吧?中国有句话叫“礼尚往来”,如果是让别人过节在你家空手而归,不是失礼,就是看破红尘,再不就是象我妈在时说过的,“那就是自以为了不起,拿大屁股坐别人。”
老妈在时曾跟我说:“持家过日子,二姐可接上我的一半脚。”这一下,我妈的自我感觉就跟诸葛亮一样,虽然她是个大字都不识的“睁眼瞎”。我妈说,二姐知道过日子,什么地方该节省,什么时候该大气;这一点很重要的。我有个亲戚过日子,节省过了头,老俩口几十年,每天用的一分钱,睡觉钱都要来算账。就这样日算夜算,几十年过去人,就没看到过上一天好日子,反而是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再跟他们往来了。如果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自量力的豪气冲天,那可能没多久就会要带着全家去讨饭了。
生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就象这煮茶蛋一样,是很有讲究的,煮好了,清香浓郁;煮差了,索然无味。刚刚吃了一个二姐煮的茶蛋,味道真是只有老妈的一半。
这感觉,也许是老妈那二姐只有她一半水平的锦囊,还在我脑中。其实家里只要有凝聚,就会有家的浓郁清香,各有各的活法,只要是我们家人相聚时,有发自内心的笑,会不会煮茶蛋,根本就不重要。但是端午节这天,茶蛋煮的飘香满屋,真的是会有妈妈的味道!爱的味道!
2022年06月03日於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