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很久之前,我突然发现了一篇在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干货文章。
我点击了:收藏
大概有以下五个原因:
1、文章太长,看不下去;
2、当时没时间看,择日认真研究;
3、觉得以后用得着,先留着;
4、回去对着文章亲自操练;
5、文章理解起来需要时间,后续接着看。
比如,当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标题看上去华丽牛逼的文章,同时,分享者在评论区加了一个单词:Mark。
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还没看这篇文章。打开一看,哦,有点长,互联网所说的碎片化学习,已经不支持把这篇文章看完了,所以,先Mark一下。
但是,回过头,有多少人会再返回去看自己当时分享的那篇文章呢?
再说其它的一些场景。
当你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比如学校、职场;比如旅游、就餐。
你会合时宜的发一些朋友圈招聘、文字,去告诉你的朋友们你在做什么,你是一个勤奋有乐趣的人。告诉他们你多有逼格。或者在晚点时间,分享一篇关于白天你做的事情相关的文章,更是能够拉高你在朋友圈的水准。
(前两天一个新闻,迪拜一些年轻有为的富商在中国寻找结伴旅行的才女,其中一条审查流程就是当场验证朋友圈,如果是鸡汤女、炫耀女、活在赞美下的女子,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
再比如。
很多人的PC浏览器里收藏了无数的网址,每次看到好的东西就收藏了,但是除了淘宝、京东这些购物网站的商品能够吸引你有需求的时候去寻找去点击,还有多少其它内容能够吸引的了你呢?
百度、知乎,甚至现在简书,都成了人们搜寻信息的途径。
遇到不懂的内容,需要解决及时性难题,大都是用搜索工具去搜索,而且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懂自我学习的人该有的素养。(最近厌够了那些什么都不了解开口就问一些无知问题的人)
所以,我说通过一个人收藏文章的数量看一个人的惰性值,虽然可能有所失准,有些片面,但是在某些方面,针对某些人,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呢?
所以,当你收藏几十甚至几百上千篇文章的时候,该考虑温故知新分享一下了。
把收藏的文章回顾一下,清理一下,好的文章看完之后分享给大家,最好加上自己的读后感和一些思考。
这样的收藏和分享会更有意义。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