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一穷二白的苦孩子,赤膊上阵打天下。
用一次次的惨败,超越贫穷、权利、阶层,却败于人性弱点的故事。
开局
谁也没想到,刘强东的告别如此简单。
2020年的春天,悲惨的开局和慌乱的人群,一片嘈杂声中,突然传出刘强东卸任京东掌门人的消息。
没有通告没有致辞,京东的回应也轻描淡写,只有简单几个字“正常管理动作”。
上一次因退休引发全民热议的是马云,2019年之后世间只有马老师。
刘强东不想做老师,只愿告老还乡,给村里的孩子讲讲外面的故事,和儿时的玩伴聊聊河塘戏水的鸭子。
花了20年,从宿迁走到北京;又花了20年,从北京走到纽约。
这位草根出身、白手起家的奋斗者,逐渐淡出这片苦苦挣扎打下的江山。
北京装不下他的未来,纽约也不愿留下他的脚步。
飘忽的火焰
在走出老家那片水田的前一天,刘强东和企业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农村有句话:“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跑船人的生活不是小桥流水,而是急流险滩,稍有疏忽就葬身河底做了冤魂。
刘强东的爷爷跑过船,到了父亲这辈,做了几年农民后,父亲重操旧业,跑起了船。
操持生计的父母,将幼年的刘强东留在外婆家里,做了“留守儿童”。
从小在宿迁的农村长大,一抬头,就是贫瘠的黄土,望不到头的运河。
1973年出生的刘强东,赶上了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没米下锅,靠地里挖来的红薯过活。
有东西吃,已经很满足。
刘强东的人生道路,本该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读几年义务教育,辍学回家种几亩地,娶个贤惠媳妇,做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当他以宿迁市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时,全村都骄傲了。
那个年代,大学生像独角兽一样稀有。一个村子出了大学生,隔壁村都跟着脸上有光。
班主任嘱咐他,大学毕业回来做县长,帮家乡富起来。
彼时的人,只知道当官最有出息。
全村人五毛一块的凑了500块钱,外婆小心翼翼的缝在他的内裤里,揣着家乡父老送的75个茶叶蛋,和全村人的希望,刘强东坐上了通往北京的火车。
他知道,这是全村的血汗钱,和村里最好的营养品,以后,再也没有钱给他了。
小人物的挣扎
考上高中时,父亲许诺带他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最终食言了。负气的刘强东悄悄拿了50块钱,一人跑到了南京。
睡在桥洞下面,远远看着37层高的金陵饭店灯光闪烁,金碧辉煌。那天,他绕着大楼走了一圈又一圈。
北京也好,南京也好,对于15岁的刘强东来说,都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看不到过去所有的朋友,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周围的人有说有笑,而那些快乐和你无关。
贫穷,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大学的第一个月,他开始勤工俭学。
6分钱一封信,他替人写了几千封,一写就是一年。
班里有同学出书赚了钱,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十几本样书,挨着跑写字楼卖书。做过家教、机房给老师擦过电脑,只要能赚钱,都干。
农民的儿子,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吃苦。
大学读到第二年,文科生的他,开始学编程。困了就躺机房地上睡,早上6点再回学校上课。
给 Z F 部门写了一套电力管理系统,给快餐店写了一套餐饮管理系统。他赚到了人生第一个30万。
刘强东花2万6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哥大,约到了出身富贵的女友,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那可能是刘强东20多年人生中最激动的时刻。腰里揣着巨款,就多了一分和世界对抗的勇气。
青春理想完美实现,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少年得志”。
然而,一个宿迁的农村孩子和北京城之间,有的不仅仅是700公里的距离。
每年如潮的北漂来到北京,渴望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找到一席之地,每年,也有如潮的人离开这里。
北京温柔的接待每个人,但也真实的虐待每个人。
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关系门路,没有当地户口。想要出来做官,入党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大四最后一年,刘强东接连被人顶替掉了名额。
愤怒只是无能的表现,他最终冷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当官的梦想渐行渐远,他的梦想变成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
大四那年,他取出全部存款24万,在学校边找了一个转让的饭店,准备大干一场。
人大的社会学专业没有教他如何做生意,年轻气盛的刘强东大手一挥,投入了全部身家,却当起了甩手掌柜。一边继续帮别人写软件赚外块,一边任由厨师和收账小妹经营饭馆。
不到半年,饭馆里每天的采购价疯涨,牛肉从8元变成17元一斤,豆芽从8毛涨到2元一斤。
倒闭的时候,厨师已经和收账小妹处了对象,而刘强东欠下了十几万外债。这一年,他刚刚大学毕业。
那年春节,他身上还有最后的1块4毛钱。大年初一那天,冒着大雪去朋友学校蹭了两顿饭。
从人民大学到北京体育大学,一来一回,雪地里走了15公里。
难,太难。
天寒地冻,路远人饥荒,我们却最不愿的就是向家人呼救,不肯在亲人面前露出一丁点软弱。
他没有告诉家人,进了中国大陆传销界的祖师爷——日宝来福。
什么活都干,网管、仓库、运输、卖货......直到把外债还清,他辞职回了老家。
北京城,默默的看着一群群人涌入,又看着他们带着落寞的身影离开,没有一丝挽留。
热闹的长安街上,容不下宿迁农村的小青年,他没能完成家乡父老的期望。
刘强东不是项羽,他失败了,但还活着。
他还是要从瓦砾中站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自嘲道:
“瞧,身上脏成这样....”
然后继续走他的路。
踩钢丝
老舍在《骆驼祥子》曾写:
“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
我们擅长找借口,然而宽慰自己:算了吧,踏实一点过日子,然后娶妻生子就很好。
刘强东不甘心。
他见过北京,见过万花筒一样的精彩世界,既然这个世界不属于任何人,那凭什么不能是我占了一席之地。
打破了两个存钱罐,带着12000块钱,24岁的刘强东回到了北京。
中关村租了4平米的摊位,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卖起了刻录机和光碟。
女朋友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就是小摊的名字“京东多媒体”。
女朋友总是带很多好吃的给他,同时带来灵魂三连问:你这辈子就要这样么?
为什么不跟我出国呢?一起考研好么?
为什么堂堂大学生,要去做一个小贩?
出身权贵的女朋友也许不知道,她的人生起点,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终点。
她无法理解站在刘强东身后的一村老小,也无法理解当刘强东的母亲为了生存,跑船时险些落水丧命。
刘强东不是一个人活着。
拉板车、守摊、送货、发传单...就这样苦干了一年,刘强东就包下了一整层楼当办公室。
他做光磁产品批发,明码标价,拒绝讲价。客户不满意,出门转一圈又回来,还是他的价格实在。
刚开始每个月能有几万块钱的销售额,到了下半年就猛然增到了百万。
1999年,互联网的大风,和北京的春风一起,落在了跑在最前面的人身上。
那一年,李国庆成立了当当网,马云成立阿里,雷军坐阵金山,是IT界的抗把子。
刘强东心里的成功,是像国美、苏宁那样开遍全国的连锁大卖场,暗自盘算再过10年,在全中国开上三四百家连锁店。
互联网的风口中,他沉迷在中关村的世界里,每天琢磨扩张。
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