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晚上,在餐厅里,女儿画了三张人物像。起初,她非常不满意自己笔下的人物,气馁,暴怒的情绪迎面袭来。
第一幅,刚画了一个人脸,不知道对哪个部位不对头,她心里就开始有些生气了,随手在那脸上划出几笔,表示涂改不要TA了。于是另起一页,准备画第二个人物。
第二幅,应该是重新一个人,当画出了身体和双臂后,她还是不满意,这次她没有涂改,接着翻到下一空白页重新来。
第三幅,只画出了一个完整的骷髅人。但依然不满意,此时,她的心情已经跌落到谷底,非常挫败。
然而,我坐在旁边一直没有吭声,静静的看着她作画。虽然那些都只是一张张没有任何场景只有一个人物的“作品”,有的甚至只有一张脸。但是,画中的人物表情却打动了我,在我看来,这几个人物却充满了创作灵感。
于是,我拿起了孩子放下的笔和本子,平淡的为她的第一幅人脸加入了妈妈的身体和抱在怀里的宝宝,然后再加入床的场景,用帐帘的线条遮盖那张被划了线条的脸。这时,画面马上出现了一位表情温柔的母亲和熟睡的宝宝,在帐帘中,流露了一丝朦胧里的温馨感。此时,女儿的情绪慢慢的从生气中缓过来观赏着我的每一笔。
是不是感觉风格很有“毕加索”的味道?😏 😊
第二幅,起初是一个只画了身体和手的长发女孩,轻轻闭着双眼,表情是恬静的,让人联想到了宁静的夜晚。于是,我在女孩的边上加入了一个弯弯的月亮当作背景,仿佛那女孩是倚靠在弯弦上;又好像是倚着船儿,迎着清风,安详的入睡。
这是,女儿的心情更加平静了,不再有刚才的挫败和失落,而是完全沉醉在画里带给她的思考。因为她画过的人物表情是那么的甜美。
是不是很有童话绘本风?😏
第三幅,画的是一个完整的“骷髅人”。此时,不用再想如何邀请孩子创作了。她已经主动解释,之前画的人物就是在《寻梦环游记》里的骷髅人,只要TA能过桥,就可以看到还在真实世界里生活着的亲人,桥的另一边应该是一棵树。
于是,我想象着画了一座卡通天桥,然后,对着餐厅外的一棵大树速写写生,顺便完成了今天给自己布置的写生“作业”。
虽然三张作品都是以极其简单的涂鸦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与孩子是能够通过绘画,建立了一道非常有意思的连接。那种感觉很神奇,语言难以形容,是一种心灵里息息相通的感觉,我们彼此是快乐的。而且这样的涂鸦完全是不需要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想象画出来,没有压力啦!不用担心自己画不好,因为,你只需要和孩子一起涂鸦。
引用台湾张嘉真教授的《看见绘本的力量》的一段文字:“人从幼小开始就生活在充满符号的世界里。人与人习惯借由语言符号沟通,语言却又是最复杂难以理解应用的符号,儿童使用语言符号的应用能力,一般要到十岁以后可达到应用自如的最高层级,在这之前儿童的语言成长,多数依赖图画的文本,必然需要理解儿童观察事物面向极为单一,在现实生活中抓住物的特征,不以实物比例作夸张表达的心理特征,复制儿童「涂鸦」的经验,掌握儿童视野单纯朴实,以直观感受不做理性分析,为适合幼儿阅读多以平面构图,少以多元层次表现生活色调的变化。为了依儿童的认知想要表达遥远的路,也只能把路的尽头画到天上去,这种夸张的儿童画在成人眼里是稚气、离奇、荒诞的,在儿童的心灵却是无拘束充满自由喜乐感的。”
假如有一天,我机会办个什么主题创作的话,我想,这三幅涂鸦一定将会是我的优先入选的素材!😄
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当然,前提必须是我已经拥有了结实的绘画基础,才能创作出吸引人的作品罗!
最后,感谢大家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