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类的书籍总是告诉我们,该怎么计划自己的人生,怎样做就能更靠近成功,还列出了一大堆的行为准则以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按部就班就可以成功。这个也许真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但这个应该只适合一些标准式的工作,重复性强没有创造力的工作。如果需要做到一些有创造力的工作的话,还是需要随机的震动。比如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还有不同人群属性的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说是非朋友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虽然这样的合作本身可能会比较别扭,但是这个会更好的完成一个任务。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就是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炒股的人建一些炒股的群。经过统计发现一组数据,陌生人多的炒股群,往往比都是熟人的群收益要高些。为什么呢?因为每当有人荐股的时候,总会有陌生人不用考虑对方尊严的情况下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时候荐股者或者追随者或多或少都会进行重新评估这家公司的价值。但如果都是熟人,就是有些问题明知道有问题,为了对方的面子羞于表达,造成对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不知你身边有没这样的炒股社群?
之前有本书叫什么来的,好像是罗胖讲的就是在企业做决策的时候,最好有个红军体系和蓝军体系。两方从问题的对立面寻找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换关系,比如原来是支持蓝军的,现在要反过来站在红军这边反对蓝军。这也许就是某种碰撞,这样的碰撞会让大家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知道坑在哪儿,执行方案后需要克服的问题有哪些?然后一一攻克!
作者讲了一个例子好像是斯坦福的22号楼。这个楼就像个仓库一样,当时被军方征用做什么雷达研究基地。但是这座楼里工作组的编号很混乱,经常有工作人员走错房间。还有就是由于楼内像仓库一样很多东西容易被随意改动,在这里面工作的人会感觉更自由,更自在。很多现在伟大的企业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比如著名的BOSS音响还有一些其他的知名品牌,特别是雷达研究基地在二战中也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之后由于觉得这个楼过于破败,重新建了一栋楼。之后很多人更喜欢之前那栋楼的工作环境。有些人因此离开了那个地方。乔布斯设计办公室的时候,是故意把厕所弄到一个每个人都需要排队,这时候就会产生碰撞,感觉那个楼的设计更好。以后我们有自己庞大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办公室的布局问题。多随机,多适应!
google诞生之初也就租用别人杂乱无章的车库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然后变成现在伟大的公司。直到现在谷歌还保留这样的传统,有天一个工作人员,觉得对面一个墙很碍眼需要拆除,联系了相关部门。google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放,相关部门也同意了,第二天就去执行拆墙工作。到了现场傻眼了,这名工作人员,自己就把这墙给拆了!混乱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需要人们随机的制造一些震动,让创意并发!其实还是 查理芒格说的夸学科的攻击和协作更有利于创造。
总结观念想要获得好的创意不一定要在创意本身去深思,如果在一个节点下卡住了,试着做点别的领域的工作。最好是跨学科,以捕获任意的震动进而产生灵感,提高创造力。虽然混乱的团队,会给工作带来不适感,但由于不一样的的人合作,大家更能理性的发表意见而不用顾忌其他人的尊严,这样可以增加决策的精度。所以适度的混乱可以给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带来小小的意外